由于父母在福建省东山县西港盐场南港工区当盐工,我们就把家安在这里。我从小就跟随着父母在这里生活,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光,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和蔼可亲、憨厚纯朴的盐工,也记得住他们曾经抱过我、亲过我、给我零食吃和耍弄我哭的情景;在这里,曾经留下我的童真童趣,也留下我成长的记忆和成熟的印记。
当时,我家居住的南港工区,远离县城和铜陵古镇,位于陈城镇宫前村西侧,属于西港盐场总部的一个工区(类似如今村里的生产队)。工区的东面有一个避风港与宫前村一水之隔,西面与山东村相邻,南面有一片非常美丽的沙滩与浩瀚的大海相连,整个沙滩连绵3公里长,且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林带,北面则有一条小江,与一片片方格式的盐田相连。工区由四排平房式的盐工宿舍围成一个“口”字型的生活空间,围内的大埕长着一棵硕大茂盛的木麻黄树,树冠直径约有10米,其绿荫成为烈日下或工余饭后,盐工们乘凉聊天和小孩子们嬉耍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和工区内的其他小孩子们经常在这棵大树下玩耍,也因与小孩打过架,被父母叫到这里罚站。大埕边角处有一口深不到3米的水井,其井水口感带有咸味,不能饮用,只能作为人们冲凉和洗漱用水。工区的饮用水比较紧张,要派专人用手推车到2公里远的地方去运载,并实行定量分配。每当夏天,我经常跟爸爸到北面的那条小江里去玩水消暑。我原本不会游泳,因常常到小江玩水,也就慢慢学会了游泳。期间,不知因玩水而呛过或喝过多少次苦咸的江水。
据我的父母介绍,当时盐工们的年龄一般都在20多岁和30多岁之间,正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时,为了建设国有西港盐场,他们背井离乡、偕老带幼,来到偏僻的沿海滩涂安营扎寨,辛勤工作。每天清晨5-6点多,工区主任出工口哨一吹,盐工们就得走1-2公里远的路程去盐埕上班,中午10-11点多才下班;下午2-3点又得继续上班,直到晚上5点多才下班。要是夜里突然接到暴风雨来临的通知,盐工们就得马上从暖烘烘的被窝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到盐埕,去抢收海盐,以免海盐遭受雨水冲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以前,由于国家经济还相对贫穷、科技相对落后,整个盐业生产的工序都是由人工操作,引用海水仍然依靠古老的脚踏水车抽取,收成的海盐只能靠人工的肩挑和手推独轮车运载,气象预测只能凭经验和目测,靠天吃饭的依赖性很强,整体生产效益不好,盐工收入不高;由于海盐的生产主要是靠风吹日晒,风刮级别越大、烈日热度越高,越有利于海盐的产量提高,所以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七八酷暑,盐工们都要坚持生产。正因为工作环境的相对恶劣和工作条件的相对落后,不仅导致男女盐工们的肤色变得黝黑发亮,整个人的相貌也出现过早老化,有很多的盐工由此落下了满身的伤残病痛。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又远离家乡,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有些比较脆弱的年轻盐工常常关起门来,躺在被窝里暗哭。一些有条件、有门路的盐工,千方百计去改行外调;一些没门路、无条件、又经不起磨练的盐工,干脆辞职不干,另找出路;只有那些没门路、无条件改行外调、又经得起磨练的盐工,才死守“阵地”,继续在方格式的盐田中耕耘收获。据此,当时的社会上才有了“西港窟,有入无出”(闽南语,意思是指在西港盐场上班很苦很累,像进入了一个大窟窿,既然进来了就出不去了)说法的流传。不管怎样,最终还是有一大批意志坚强的盐工坚持下来,继续从事盐业生产,直到光荣退休。其中,就包含我的父母。由于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下的长期磨练,也造就了一种善于克服困难、敢于吃苦耐劳、勇于无私奉献的盐工精神。由于我从小与盐工们朝夕相处、身临其境,使我对盐工们有感同身受,也使我对盐工们肃然起敬!
由于受到盐工精神的熏陶,我从小热爱劳动。我的小学是在隔壁的渔村学校就读的。当时的渔村学校不仅规模小、条件简陋,而且教室破破烂烂、黑不溜秋,也没有操场,更谈不上有橡胶跑道,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条件很差。在修建校舍时,我们每周除了上课外,还要参加义工劳动,帮助学校做一些挑土、敲碎石子等活。有人认为,在这种条件下学习,本来就很苦了,还要做义工劳动,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成绩的。而我认为,为改善学习环境、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会增加了我们的一些负担、虽然会累一点,但是能够从小锻炼人的意志、培育人的劳动观念,对小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的。每当,我看到父母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后还要做家务、养猪拉网搞副业,实在是太辛苦了。我就暗下决心,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尽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心里是这样想的,行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早晨6点前,我就自觉起床,一边做饭,一边晨读;每逢周末清晨,我都要去海边“巡潮退”(闽南语,即到海边捡那些涨潮冲上沙滩、退潮时留在沙滩的比如杂木鱼品等漂流物),捡来的杂木可以当柴烧,如运气好的话,有时还会捡到一些死鱼品,可用于当菜料食用;由于当时尚无蜂煤、没有电子炉、也没有液化气,每周都要到附近的树林里或山上拾柴草,用于烧水做饭;有时,还要跟着大人去附近的海边礁石钓鱼、摸海螺,以改善生活。那时,我家还有养猪,父母开垦了一块荒地,种植的蔬菜,既可以人吃,也可以喂猪。因此,我在父母的带动下,也学会了挑水浇菜、煮猪菜喂猪等农活。当时,允许各工区发展多种经营,因我们工区有临海的优势,靠海吃海,大家就集资买来一副山网,每当工余的时候,盐工们都去沙滩上拉山网,多赚一些额外收入。我和其他小孩子们早早做完作业后,也跑到沙滩上去凑热闹,帮帮大人拉拉山网、捡捡沙滩上那些漏网之鱼。尽管有时全身都被海水弄湿了、沾满了海边细沙,却其乐融融……
由于受到盐工精神的熏陶,我从小就懂得勤俭节约的美德。我知道父母的工资不高,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因此不敢向父母要零花钱用,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里的剩菜剩饭,没有随意倒掉,而是保存好留着下次热后再吃;由于怕花钱买东西,我不爱跟大人们一起去赶圩、去逛商店,而是常常躲在工区的会议室里看报纸。学习用品也尽量节约使用,写字簿正面写完后,继续写反面;铅笔削成一小段时,不好写字,同学们都扔掉换新的,我却舍不得,将铅笔小段包扎上一层纸后插进竹管里继续书写。那个时候,黑白电视机还很少,盐工的业余生活非常匮乏,不是下下象棋,就是玩玩扑克。小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我也舍不得花钱去买玩具,只好专门跟小伙伴们玩玩“跳尪仔”、“敲梭”、“弹老虎崆”等无需使用玩具的游戏。有时候,也与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利用废弃的铁丝制作成铁圈,用于做“驶铁箍”游戏;虽然那时玩的游戏毫无新潮新意,但充满童真情趣,也玩得很开心惬意。每逢村里放映电影,我和小伙伴们都爱去看,父母要给我零花钱,我也不肯要,口袋里塞进一两块“粿干”就走。春节期间,收到长辈们的一些“压岁钱”,我也舍不得花,而是积存下来,用于交学费和买一些课外书……
后因到外地读书和毕业后分配工作,我才离开了南港工区。离开南港工区至今已有35年之久了,我的父母也已退休回老家安度晚年了。尽管南港工区的今昔非比,尽管南港工区的盐工一茬换过一茬,但我始终忘不了当时在南港工区生活成长的那段充满童真童趣、纯洁无暇的童年时光;忘不了那些饱经风霜、任劳任怨的盐工。不管如今他们是否健在,他们都是我心目中值得可敬的人、值得怀想的人。虽然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虽然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但他们那种善于克服困难、敢于吃苦耐劳、甘愿无私奉献的精神,无论是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还是今天,都一直都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去面对人生、去迎接挑战。
海盐,不仅是人们膳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也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我想,这些盐工难道不正是一粒粒晶莹剔透的海盐的化生吗?我说,只有这些盐工的存在,人类生活才有鲜美的味道!尽管,如今的盐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盐工的待遇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但是盐工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是人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忆童年的时光,怀想可敬的盐工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