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第一次读《哈姆雷特》,看见忧郁王子的长篇独白,感叹王子太过矫情。
后来才明白,读不懂经典也许是因为时机未到。
这些年,看多了人性的张扬和挣扎,也开始经历哈姆雷特危机。
开始对人性失望,对未来充满怀疑。
我像哈姆雷特一样,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重新振作,“重整乾坤”。
不经历哈姆雷特危机,很难理解哈姆雷特。
在替父报仇的道路上,哈姆雷特一直在游疑。
复仇有何难?难的是对人性彻底失望后,怎么说服自己继续生活下去。
对哈姆雷特来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牢笼,丹麦只是其中最大的一间”。
复仇也不过是以屠杀来除掉这个世界的一处污秽,剩下的污浊又该如何面对?
所以,真正的难题不是“复仇”,而是“看清真相后,还怎么热爱生活”的问题。
人到中年,褪去了年少时对世界的满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的幻想,看见越来越多细碎又残忍的现实。
太阳底下,每天都有死亡、破碎、痛苦、倾轧和挣扎,生命无序又混乱地厮杀和繁衍着。
这些发现足以摧毁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信念。
罗曼·罗兰说:”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哈姆雷特要实现的就是这种英雄主义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痛苦又残酷的。它要先将一个人彻底打碎,再重新将他的血肉拼凑在一起。
这是一次“出死入生”的重塑,人很难接受这个过程,所以很少有人能成为英雄。
在面对生活的真相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逃避。
不去想不去看,糊里糊涂过一辈子,也挺好。毕竟”难得糊涂“。
有些人在看见生活的真相后,选择藏起来。缩进自己的世界,再也不愿意出来。
就像躲在地洞里的鼹鼠,不见光,也不会被伤害。
但哈姆雷特告诉我们,人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选择直面生活的真相。
我们不是哈姆雷特,也不必面对非生即死的抉择,
我们只需要尽力活着,在痛苦的时候,想办法给自己找一些勇气,
再用残存的勇气去迎接新的一天,
在这一天天里,我们看见痛苦、挣扎、破碎、谎言和毁灭,
也看见微笑、希望、愈合、善意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