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伞引发的奇妙思考
相信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件特别奇妙的事——丢东西。
对于这件事儿,我们很多人都难以避免,或多或少都会有丢东西,或许,我认为没有丢东西的人生,那是不完整的吧!
今天的故事就从我丢的一把雨伞讲起。
前段时间,我的伞忘在图书馆没拿,早上赶忙到昨天坐的位置找,但没有找到。伞是第二天发现不见的,晚上回来我没拿,因为我帮同学拿着快递,手上有快递不可能拿其他东西,而且我的伞从不放包里,那它只可能被落在了图书馆。
此外6点的时候去吃饭我还拿着伞(没下雨),自习期间伞不可能丢失,那么伞丢失的时间应该在两个时间段,一是从图书馆开始清馆到闭馆这段时间,二是从早上开馆到我来这段时间。
什么人可能会拿了我的伞呢?不可能是清洁阿姨也不可能是学生管理员,因为我注意到旁边桌上有一张昨天同学走后没带走的社团宣传单,阿姨打扫图书馆或者学生收书,纸肯定会被收掉。那么只可能是自习的学生了。除去坐在我前面的同学,只能是坐在我后边还有坐在我旁边的人了以及路过的人,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看见我的伞。
路过的人没那么大胆子,坐我后边的人机会也小,最有可能就是坐在我边上,我走他还没走的那同学,而且拿伞的时间应该在闭馆前,因为早上去的时候我的右边坐着结伴的一对室友,左边没人,问了右边其中一位,回答说没有。
因此,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头天坐在我边上的那位同学自己没带伞,又怕下雨,正好我的伞落在那,他收书包时看见了,于是借用了一下。当然以防万一,我又询问了管理员以及阿姨是否见到我的伞,他们都回答没有发现。虽然我已经把范围缩小到某个人了,但是此时由于找伞成本远远高于我买一把新伞成本(调用学校监控,去找学生信息……)
最后我也就停止寻找,毕竟也是我自己造成的。但是通过梳理,发现整个找伞过程,很有意思,推理,判断,行动,思考全都用到,根据一些线索逐步深入,如果把它推演到其他事物上,又何尝不是了!警察的探案,找人,问题的分析……
对于丢东西这件事,很大程度是我们主观原因,所以我觉得还有必要深究。
丢东西的心理学?
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发布的一项有 3,000 位受访者参加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平均每天把东西放错位置 9 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天平均花 15 分钟找东西──手机、钥匙、文件是他们最经常找的物品。
当我在搜索这个问题时候,发现这个世界几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丢东西,这也几乎是我们人的共性。
为什么我们会经常丢东西?
我整理了一些网上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专家们称,人类的基因至少要为健忘承担一定的责任。压力、疲劳和多重任务处理可以增加我们健忘的可能。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记忆七罪》(The Seven Sins of Memory)的作者丹尼尔·L·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称:“健忘是注意力和记忆临界区域出现的故障。”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接受健忘和注意力分散调查的受访者都携带一种名为“多巴胺D2受体”(DRD2)的基因的变体,这种变体会导致健忘多发。研究结果显示,75%的人都携带该基因变体,该基因变体会令人更易忘事。
德国波恩大学(University of Bonn)的心理神经科学研究员塞巴斯蒂安·马克特(Sebastian Markett)表示:“健忘非常常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都会丢东西的真正元凶。
人为什么丢东西以后,我们会特别不开心?
我认为
首先丢了东西会给我们原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又想用,又找不到的那种焦急,我们都懂的。丢了钥匙,不能进家门;丢了饭卡,不能去食堂吃饭;甚至一些父母丢了孩子,造成一生的损失,这些损失,就会给我们带来不安全感,从而也就让我们不开心。
因为不死心,所以不甘心。丢了一件平时都要用的东西,突然间,它没见了,这就打破了我们的平衡,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习惯,我们面对改变,有时还是很难接受的。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丢东西的很多心理学现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少丢东西,或者不丢东西了?
如何才能不丢东西,或少丢东西?
丢东西之前,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1,整理现有物品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有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放在哪,在以前,我都不敢打开我的抽屉,不知你的抽屉怎么样?所以我们应该先去看看我们都要哪些东西。
2,东西分类摆放
我们可以按照大类给自己的物品分类摆放,洗漱用品分一类;各种卡分一类,最后放在统一的卡套中;各种书籍分一类;……这样我们物品就可以按照大类,固定摆放在那,每次用,我们都会很容易找到。
3,用完不要随意摆放
很多时候我们也都整理了我们的物品,也分好了类,可是自己每次用完后,随意摆放,就会打破原来系统,每一次随意的动作,最后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麻烦,最简单的方法,那就用完即还,不要打破原来的摆放系统。(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痛的领悟)
4,离开时多问几个where
很多时候我们东西都在外边丢失,每当我们离开时,一些物品就会落在原地,此时每当我们离开时,不妨多问几个,我的钥匙在哪?我的饭卡在哪?我的伞带了没……,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再离开。
5,防丢神器
现在网上有买防丢器的,贴在你的物品上,一旦离开它所控制不了的范围,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你。
防丢神器
我相信如果上面的,我们都能做到,丢东西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我多次实验,屡试不爽,不过,我们都是凡人,有时还是会疏忽,会遗忘,正如前面所说,有时我们还会丢失东西,此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做了?
丢东西之后,我们应该去做的事:
美国人也因此写了一本书《如何找回丢失的物品》。
书中讲到,避免丢东西,需要做的七件事?
1、反复念它:“钱包、钱包、钱包”;
2、只找一次:仔细找,别翻箱倒柜;
3、应该在的地方:首先查看它最常在的地方,或许有人放回去了;
4、场景重现:上次在哪使用的,重走过去的路径;
5、伪装效应:它就在你觉着应该在的地方,只是被什么东西遮住了;
6、有效区:它不会超过原本位置的 46 厘米半径内;
7、该来的终会来:如果以上招数全都无效,那就等到到有线索再行动,它总会出现的,在合适的时候......
感兴趣可以祥读《如何找回丢失的物品》
不过我认为,合理调节自己的心态最重要,由最初的焦虑不安,到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回忆推理,思考寻找,最后各种方法都试遍了之后,就停止寻找吧,万一某天它就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认真反思自己,每次为什么会丢东西,尽量下次少丢东西。
写在最后
通过上次丢了一把伞,引发了我这一连串的思考,这也或许是丢的拿伞的另外一种价值吧,通过梳理丢东西这件事,发现了很多奇妙的乐趣,一件小问题,只要认真去思考,总会有所收获,并从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下次定会注意,并把它逐渐改变。
思考改变认知,认知改变行动。
作者:新海
一个爱思考的青年
写于5.29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