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庭条件原因,她的两个姐姐都没读过书,父亲重视男孩,她哥哥读了六年书,后来对学习失去兴趣,便回来务农了。
到了玉兰十岁的时候,村广播里反复播放着:“谁家孩子要上学,过晌(下午)到生产队报名!” 请注意:我没有说错,去生产队报名,不是去学校报名,因为玉兰的那个村在70年代初还没有独立的小学,而是在生产队(社员们开会的地方的一个角落给孩子们上课),她父亲看见正在扫院子的玉兰,随口一问:“玉兰,你想上学不?”玉兰毫不犹豫地答应:“想!”父亲说:“那就去识几个庄稼字吧!”所谓庄稼字,就是常用字,读几年书,接着还是回来务农,到时候在生产队干活,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从而能查阅自己每年每月的工分、出远门能认识路、根据文字提示能知道怎么坐车、或者是去了城里怎么着也能认识男女厕所,她的两个姐姐城里就晕头转向的,不知道做坐几路车,不认识男女厕所。
玉兰没想那么多,她只希望如果能去上学就不用在家里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了,就不用像哥哥姐姐那么辛苦的春种秋收啦!
于是,就在那年冬天,玉兰开始了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