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岁的妹妹第一次在“异乡”求学。
所谓异乡,不过是离家50km的县城,不过是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到平原地区,但对于从未独自离开家的妹妹来说,确实是一段不小的距离。
没有办法,家附近的学校已经逐渐没有了未来。现在的一年级,算上我妹妹这个旁听生,也就四个学生。我小时候也在这所学校上学,那时候人虽然也不多,但一个年级至少有四五十个学生,共九个年级,是一所远近闻名的乡中心校。
那时候的老师,只有老师这一个职业,没有景区发展带来的经济冲击。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学校所在地发展成了一个4A级景区。尝到了做生意,开农家乐所带来的物质上的高收益,老师们渐渐失去了教书育人的精神满足感:孩子们说不得骂不得,各有性格极难管教,他们学不学跟老师们好像一点干系没有,不如多挣点钱,才能向钱看。
家长们看不到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前途,便纷纷将孩子转学到县城,希望孩子在那里可以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发愤图强,博闻广识。
妹妹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被转到了县城读书。
七岁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刚到新的环境脸上洋溢着愉悦。但当妈妈告诉她下午就剩她一个人在这“异乡”时,妹妹眼里泛着泪花,却也只能乖乖留下——父母已告诉她即将在这里开展学习生活。
求学的路从此开始,妹妹从此也变成了“异乡人”,至少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早晨起来,看到妈妈在我们家群里发的消息:大儿子、二儿子、小姑娘如今都在外上学,老公也在外赚钱,我独自一个人面对着空空的大房子,难受的一整晚没睡好觉。
看着我心里有点难受。
上一代的父母把精神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不在,家里空空荡荡,没有欢声笑语,冷冷清清的,像是没有了奋斗的动力,自然开心不起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在外不能回家,确实是异乡人。对于父母来说,虽然身在故乡,但没有孩子在身边,他们也是“异乡人”,漂泊在孩子们的心灵远方。这一个个逐渐长大的小孩,常常在心里把父母放在远方,不愿轻易走近。
我们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愿彼此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