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无论多么喧哗,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物质,它使世间所有的遇见都变得理所当然。我想,我与《万物皆有欢喜处》之间的相遇大概是欣喜相逢。依稀记得,那是一节惯例的阅读课,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在长霖书屋里的我们尽情欢歌于文字的纹理。我在左右书架之间来回行走,却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在我走到散文区时,眼神慢慢拂过每一本书,终于,它吸引了我。我取下放在书桌上上慢慢细读,好似缘分天定,我马上便陷了进去。
作者在自序里写道,万物皆有欢喜处,开宗明义,说的是在万事万物中都能获得喜乐,这正是手艺人的幸福,无论操持的是哪门手艺,无论用何种方式过河,最后都能到达彼岸。这里的欢喜不同于喜鹊那种叽叽喳喳的开心,这种欢喜是岑寂的,是每个领会其中要义的人嘴角的微微上扬。有人说,手艺人在当下的社会里是不合时宜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手艺人渐渐老去,所有被冠以老字号的人、事所谓不合时宜不过就是世人的臆断罢了,其实从来都没有什么不合时宜,只是你不愿认真对待。手艺人做事规矩,天真无邪,双手造物,看似不合时宜,却是这个社会最迫切需要的。称他们作手艺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作工匠。他们看上去温柔、细腻,并不是那种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人 ,但他们其实,无比坚强,无比聪慧。因为他们要抵御甚至无视那个局给出的诱惑、制造的焦虑、布置下的幻象。他们给自己筑造了一个小宇宙,里面的每一方天地都是他们钟爱的。工匠是最不贪心的人,他们所要不多,无非就是有地方供他们完成他们所钟爱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最奢侈的东西。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办法做到无欲无求,只是所求不同。我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没有那个定力做到匠人的平淡,还是愿意做个俗人。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修钢笔的张老先生,他的店开在北京的一条老街上,店面装修很寡淡,用作者的话说,这个店铺很不合群,像一杯凉茶,凉了反倒不怕人来喝。他每天下午3点到5点工作,一直如此,只有老伴去世的日子没有开张,从1947年开始,他与钢笔的缘结便已深种。在我眼中,这是顶浪漫的事,能将时间浪费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这是他终身信守的东西。我们做不到用一生去坚守,但我想,我们可以慢下来,静静地做一件事,有的时候,或许慢也是一种修行,时间会为我们加冕的。时代很仓促,但我们放慢自己的脚步一定可以消减这个时代的无力感。
时间在慢性流浪,远方仍是远方。花开就有花落,一切都逃不过自然二字,世间万物皆有其因缘际会。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因缘际会,然后慢慢坚守,始终不忘初心,则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