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段网络视频火了。
1月31日,江西南昌的地铁里,一个年轻母亲,在大声打骂自己的孩子,孩子看上去只有4、5岁的样子,一巴掌下去,孩子一个趔趄。视频经过剪辑,我们不知道母亲打骂了孩子多久,但从周围环境来看,在地铁车厢里在打骂,在地铁站台上还在打骂。

一张5元的车票,因何引起年轻女人那么大的愤怒?据母亲自述,打孩子的原因是孩子把车票玩丢了,而她与孩子父亲,长期分居,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艰难,收入只有一个月900块钱。5元的车票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急了所以才会打孩子。

这条视频有一条点赞很高的评论:“心酸,这位妈妈肯定不是故意打孩子的,贫穷真的会使人绝望抓狂而窒息。”
可是,善良的人们,
因为贫穷,就可以打孩子作为发泄吗?
因为贫穷,打孩子就应该被原谅吗?
南昌地铁里被打的男孩,或许会随着成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母亲的心情,原谅母亲的暴怒,甚至忘记这次的打骂。
而江苏的一个9岁男孩已经没有忘记和原谅的机会了。
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江苏泰兴,一个9岁的男孩因丢失手机而命丧亲母之手。毒手打死亲生儿子的母亲,也是哭诉,孩子的爸爸长年不回家,不给一分钱生活费。孩子十分依赖她,经常说一个人在家害怕,妈妈能不能不上班陪他。“不上班怎么有收入,没有收入生活怎么办?”
这样的新闻何其相似,这样的新闻何其令人心寒。
是贫困,让母亲,这个原本温暖无比的名字,变得暴虐异常吗?
美国有一对华裔夫妇开了一家中餐厅,因为女儿不听话,母亲陈某便暴力相对,女儿被打死后,夫妇两人将女孩尸体装进了一个厨房容器内,并用食盐覆盖,藏在了餐馆冰柜里,然后报警孩子失踪。警方很快锁定了夫妻二人为嫌疑人,小女孩的尸体也很快被警察找到,警察认定小女孩是被母亲陈某右拳多次重击头部,造成的死亡。
听上去残忍无比的故事,我们更希望这是个恐怖电影,然而,生活就是这样比电影还现实。
能开中餐馆,不算穷吧。那么让她对女儿痛下狠手的原因是什么呢?
据报道,陈某去美国原本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面临的是中餐馆经营的压力,繁重的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因此才会对女儿使用暴力。
对孩子的暴力总是会有原因。
贫穷!生活压力!亲人反目!夫妻失和!
似乎找到了这些原因,暴力行为就有了可以被谅解的理由。
可是,这些都只是借口。
无论是贫穷,还是夫妻反目,无论是个人情绪失控,还是生活压力,导致了负面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无辜的孩子就成了那个发泄口。尽管他根本不是导致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
作为父母,打骂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上的优势,“我生的”“别人管不着”“我打你是为你好”,这些认知抵消了他们打人时的罪恶感。
更重要的是,打骂孩子,付出的代价、成本最低。试想,去打骂一个成年人,没人会承受你的打骂,势必会引发对打对骂,谁输谁赢,尚未可知。可是打骂孩子,就不会,孩子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他体力上、智力上天生弱势;他情感上依赖于父母,自然认为父母本是他最亲的人;他更谈不上社会经验;许多遭受暴力的孩子跑都不会跑。当一个歇斯底里的大人,扬起手,打向他的时候,他只有承受。
打完、骂完,情绪宣泄完了,可是,问题还在!
贫穷还在!生活压力还在!亲人反目还在!夫妻失和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还在!
幼小的孩子还会犯错。谁能保证自己一生不犯任何错误?
下一次的犯错,是不是又是一次打骂的开端?!
那些因为穷,就去谅解父母打孩子的人,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吧,对这样行为的理解,也可能意味着,对这样行为的认同,甚至对这样行为的模仿。
穷,从来就不应该成为打孩子的借口!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