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唐诗三百首》015: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01

初唐王绩写了一首乡思诗:《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这首诗连下十二问,将诗人思乡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后来的王维写了一首《杂诗》,同样的题材,还同样采用了询问乡人的写作方式,却只用了二十字,就超越了王绩的这首一百二十字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王绩的这首诗,质朴自然,平淡中见真味,含蓄中有深情,自然也是一首好诗。如果没有王维的那首《杂诗》,这首诗大概也能流传千古。然而用样的题材,同样的写作方式,有了王维的《杂诗》,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只能湮灭诗海!

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杂诗》,看看它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02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文选·杂诗》解题:“不拘流例,遇物即咏。”也就是,随感而发,难以归入各种有定名(如游仙、咏物等)的诗体的,统称杂诗。王维的《杂诗》是一组诗,一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三首诗放在一起,有一种整体的意蕴,不过,这首《杂诗》,可以单独拿出来解读,又是另一种意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您从故乡来,应当知道故乡的事情吧。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来日,来的那天,即从家乡动身的日子。绮(音期)窗,雕画美观的窗户。著(音着)花未,开花了没有。

您来的那天,我绮窗前的那株梅花,开花了没有?

03

对比王绩和王绩的是,你会发现,两首诗高度相似,都是写遇到了来自故乡的乡人,都是写相乡人询问故乡的事情,都是写思乡急切的心情。

王绩用连下十二问的方式来表达诗人急切的心情,而王维却没有,他只用了十个字,就将这种急切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两句口语般的诗句,立即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出了这样一幅场景,诗人王维拉着乡人的手,急切的说,您从故乡来,对故乡的事情应该很了解吧。两句诗中,连续用了两次“故乡”,在我们的反复吟咏中,诗人急切的心情汹涌而来。

于是,诗人王维便要问故乡事了,此时诗人肯定也像王绩那样,心中对故乡的一切都太想了解了,可也正因为什么都想问,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心念百转千回,最后思绪停在那株窗前的梅花上,于是,诗人悠悠问道,您来的时候,我窗前的那株梅花,开了没有?


王维《杂诗》的前两句,仿佛开了“泄洪闸”,诗人急切的思乡之情汹涌而出,而后两句却以极闲极淡之笔,将诗人急切的思乡之情带入对故乡回忆的深渊。

04

王维诗比王绩诗高明的地方,不仅在于用字的简练,还在于,王维将乡思之情意象化了,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有了一个落脚点。

王绩十二问,虽然也表达出了王绩的思乡之情,但这种思乡之情是飘忽的,而王维的思乡之情却落在了那一株梅花上。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过去与自己生活过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的。诗人王维从故乡的人、事、物中,选取了梅花,从一株梅花上,摇曳出诗人对故乡的全部思念。


梅花只是诗人对故乡思念的冰山一角,在冰山一角下面,掩盖着诗人对故乡的所有美好怀念。

那盛开的梅花,是诗人曾经在故乡的美好生活,洒梅花上温暖的阳光,是诗人逝去的美好时光,花间拂过的微风,是诗人对故乡温情脉脉的思念。

所以,王维的一问,远胜王绩的十二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欧丽娟老师是我上大学后很喜欢的一位国立台湾大学的教授,曾经在网上听了她的红楼梦及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老师学识渊博,...
    唐始影Aileen阅读 1,942评论 0 2
  • 生在北方,熟知桃李春风,松柏长青。梅花,很长一段时间,却只存在于书纸间。 从小时候就熟读的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
    柳桥阅读 2,183评论 2 9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6,307评论 4 29
  •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梅的诗词多得难以数...
    微末世界阅读 1,103评论 5 5
  • l组别:259期利他二组 姓名:岑瑞燕 公司:宁波贞观电器有限公司 【知~学习】 诵读六项精进大刚0遍 大学0遍 ...
    岑瑞燕阅读 4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