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床打开手机,第一条信息是堂弟一家四口刚刚到达英国,开始一年的定居生活。在而立之年,堂弟兑现了4年前对太太的承诺。4年前,堂弟媳在结婚与出国留学的纠结中,堂弟明确的提出:先结婚,然后我陪你去留学。4年后,他们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堂弟媳申请了英国留学,堂弟决定放下这边的生意,带上孩子一起出国留学一年,这一年他就是纯粹的陪读,完全的家庭煮夫,两个孩子的保姆。半年前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跟我聊了一个晚上,他说他很清楚这一年将面临什么困难,巨额经济支出,工作暂时停顿,异国他乡适应。但他还是要兑现当年的承诺,不希望太太以后有遗憾。在那次谈话中,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守信,勇敢和担当。
父亲牵手进入男人世界
堂弟是三叔的第一个儿子,在重男轻女的潮汕地区,儿子的诞生给了三叔重生的感觉,他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看见了人生的希望,不被父母重视和关注,夫妻感情不和,工作的卑微和低下,一切的一切,因为这个儿子的诞生开始变得无足轻重,云淡风轻了。他是如此的爱这个孩子,一步也舍不得离开,也因为三婶不是传统意义的贤妻良母,不是那么聪慧,不是那么勤快,不是那么细心,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堂弟就从周岁断奶那一天,跟着三叔进入了一个男人的世界。男孩是需要经由父亲牵手进入男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得以看见、听见和感受怎样去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
充分体悟生活的艰辛
三叔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开始工作了,15岁开始就去跑船,学木匠,学电焊,做生意,做过很多行业,但都是自由职业,25岁开始,他把堂弟时刻带在身边,一起做工,一起找朋友聊天,一起去订货,一起去出海,甚至带着他去追回欠债,在这些经历中,堂弟很小就体悟到生活的艰辛,帮三叔干了大量体力活,动手能力很强,爬树,游泳,做工,全部都是在实践的层面去学习和体悟。培养了勤快的习惯,而且他很小就开始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怎样在不同情境下的人际应对方法。
宗族文化是男人的信仰
潮汕地区重男轻女文化受很多人诟病,给一代一代的女孩带来了无价值感和不安全感,让一代代的女人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姓氏,一个家庭的角色。但对于男孩,宗族文化就是他诞生的使命,是他终生的信仰,他要成为一家之主,他是有力量的,勇敢的,有担当的,养家糊口,传宗接代,光宗耀祖,骄傲傲娇的。这些使命和信仰会烙印在他的生命底色,让他在任何环境都会拼尽全力去奋斗,开始可能是追求可视类目标:生儿子,赚钱,当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思考深入之后,少数人就会渐渐将梦想转为服务社群,做慈善和普渡众生。堂弟的梦想就是围绕着这个烙印在生命底色的使命在进行。
男人的世界必须有朋友
一个没有一诺千金,义薄云天朋友情怀的男人很难成为一个有格局的男人,很难扛起生活的重担。朋友是自我扩张,占有,分享等阳性的力量展示过程中,同一频率吸引和创建的显像。在与朋友的互动过程中,男人能够呈现真实的自己,照见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别,自动调整定位。对男人而言,朋友是那个能够利益共享,安全呈现心灵阴暗面的人,对朋友的忠诚、付出和牺牲的程度基本可以照见这个男人自我认知的很重要部分。堂弟就是在跟随父亲进入男人的世界后深刻的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总是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为这些朋友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金钱。一切不以得到为目标的付出都是无价的。回馈他的朋友很多次义薄云天的雪中送炭,在最危急的时刻总有朋友及时的帮助。
生活必须有小情趣
三叔只有初中文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他每年都会固定给自己放几天假,开着摩托车把家乡周围的小镇和山水游玩一遍。在与山水的相处中欣赏和体悟大自然的美好。平时在做工之余,三叔很喜欢写打油诗,心情好的时候写一两首,用小楷写出来贴在其所在工地的墙上,日积月累,竟贴了满满一墙,但确实仅仅是打油诗,水平一般,让人读后忍俊不禁。逢年过节的时候,在酒席上,他一定会即兴发挥创作几条对联来讴歌生活的美好和节日的喜庆,也是非常有喜感的。三叔对做饭炒菜有着天分和热忱,平时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他不轻易下厨,但四叔的婚宴,他一个人搞定20围酒店的所有菜式,逢年过节,有重要客人莅临,他也会亲自掌勺。他对动植物有着天生的热爱,收留一个流浪狗,养成了人人喜爱的宠物。游历山水,刨几个树根,种成独一无二的盆景。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堂弟的生活理念和态度,父母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确实对孩子有很大的加持力量,是一种最直接的示范作用。
信任、鼓励与支持
印象中,堂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三叔都给予无条件的爱,尤其体现在信任,鼓励和支持这三点上。
尽全部资源去支持读书
堂弟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读书无法专注,学习很难自觉,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后又跟同学打架,被老师投诉,被同学家长投诉是三叔的生活常态。有一段时间爱面子的爷爷不堪这种局面,还几次威胁三叔再不好好收拾这个孩子,林家多年的好名声就全部被毁了。孝顺的三叔一方面忍受爷爷的责骂,一方面一遍遍耐心的跟自己孩子讲道理。在90年代初,他是镇里第一个给孩子请家庭教师的人。当时的家庭教师其实水平也是很一般的,对提高学习成绩帮助不大,但因为他被家长尊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把这份关注和关心给到堂弟,后来堂弟也就慢慢的减少打架 ,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到了初中的时候,考虑到镇中学的教学水平不高,三叔把堂弟送到市区跟随小叔读书,堂弟开始得以有机会去接触城市的同学,开始独立生活。
把全部的信任给到孩子
堂弟终究不是学霸,高考时,他发挥出读书阶段的最好水平,也只是考上了一个3B类大专院校。三叔仍开心得不得了,郑重摆酒宴请亲朋好友,好像是送孩子去北大清华一样的光荣。在堂弟读大学期间,他每一个月写一封信给堂弟,告诫为人处世,做事做人的道理。毕业后,堂弟决定去创业,他没有跟其他家长一样的给孩子泼冷水,而是给予信任和支持,堂弟折腾了一年,血本无归。三叔也有过担忧,私底下拜托我帮他找份工作,但在堂弟面前,一如既往的信任他,没有任何事后诸葛的奚落和指责。
全力支持,无怨无悔
创业失败后的堂弟,经历了两三份工作,最后去了理财公司,从事世界上最有挑战性,最考验综合素质的销售工作,终于有一点起色。为了开拓更大的客户,26岁的堂弟打算买车,当时他跟我商量买什么车的时候,由于行业的差异,我无法认同买一部名车跟他这个工作有本质的联系,隐约觉得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多少是为了虚荣心。但三叔认为儿子的决定是有道理的,在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大力的支持他。后来帮他垫付了一半的费用买了一部宝马车。买车后的堂弟,客户确实如其预料般有了结构性的变化。也许人还是需要自证预言的,这么多年来,我看过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确实需要一些名牌名品来助力自信,加持力量。等到力量增长的时候,这些才开始变为身外之物。所谓修炼,先实体,再虚化,后内化。
因为自爱,所以爱人
父亲的无条件的爱给了他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原始信任。让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被关注的,被理解的,被陪伴的,被认同的,值得拥有最好的东西和最好的人。这一切都让他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因为懂得爱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就会懂得怎样把这个爱给都别人。
享受独处,自我照顾
从毕业到6年后结婚生子,尘埃落定。这6年期间他零散谈过一两次恋爱,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居的。曾经有半年的时候,我把房子借给他一个人住,他办借书卡,办健身卡,看书,搞卫生,听讲座,看影碟,研究菜谱,一个人过得不亦乐乎,把自己照顾得妥妥的。不管去到哪个城市,只要安顿下来,他总是能够尽快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妥当。任何一个人,只有把单身的日子过好了,才有可能去过好两个人的日子。我们迟早都要悟透一个真相:不管你是否愿意,我们的人生必定有一段时间是孤独的度过。
倾听内心,慎重选择
人的一生总是要面临一些重大的选择,其中最大的选择可能就是工作的选择和伴侣的选择。在那几年中,我经历过他两次重要的选择。一次是放弃我帮他找的工作,一次是放弃他的初恋女友。我深刻感受到他做出这些选择都是倾听内心做出的利己利人的决定。我当时帮他在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锈钢公司的工作,安稳规律,但收入不高,即使没有房租压力,也难以应付他一个月的日常支出。他在坚持了半年之后,很坦诚的告诉我这份工作他无法再做了,收入太低,他觉得自己值得更高的收入。我很认同他对自己的认知,支持他辞职。一次就是放弃陪伴他6年的初恋女友,女友在家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希望他能够回到家乡跟她结婚安稳过小日子。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回到家乡,他带着宗族的使命,希望趁着青春年华去创建事业,去实现梦想,去光宗耀祖。真正美好的感情一定是互相成就,共同进步的。他们反复沟通了几次之后,决定分开。虽然有遗憾,但堂弟能够在每一个重大选择的时候都认真拷问自己要的是什么,怎样去实现,然后倾听内心,坚定实现,这确实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懂得爱人,更加自爱
自爱与爱人往往是相互相承的。真正爱自己的人,会知道怎样更好的爱别人。而越多得到别人真诚的爱的人,会更加坚定自己值得被爱,从而更好的爱自己。
尊重欣赏,求同存异
应试者的堂弟认识了面试官弟媳,在这二十分钟的面试过程中,弟媳帮公司找到一个优秀的销售人才,堂弟为自己找到一个人生伴侣。他看到了长相不算惊艳的弟媳背后的内心淡定,虚心好学和与人为善。自始至终,他都相信自己的眼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机,都表达出对弟媳最初这几个品质的由衷欣赏。那种发自内心的“你很好,我也不差”的自信赢得他发自内心的尊重。虽然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弟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从小在上海大都市长大,堂弟是3B院校毕业生,一个海边小镇的凤凰男。对生活的认知和体悟差异很大,但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确实能够消融这些差异的。
互相支持,实现梦想
一直以来都以为,男女之间,不存在谁追谁,而是互相吸引。在一起之后,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要求一方去牺牲,去付出,尤其是希望对方去放弃自我,去放弃梦想,其实很悲哀的。倾听彼此的梦想,尽己所能帮助对方去实现梦想,去活成的最好ta自己,这样的爱是一种互相成就的爱。
“我只有两个需求”
堂弟跟我说过,对于伴侣,他只有两个核心需求,一是对他的父母要好,哪怕他父母只是最普通的人,对方不能是那个主动创造婆媳矛盾的人。二是支持他谋生的事业,所谓的支持,不是要给他资金,不需要为他付出时间和精力,只是要相信他做这个事的决定是对的。其实,核心需求就是信任和尊重。弟媳确实在这两点做得很好,每年的过年和家里的重大节日,她都是义无反顾的跟随堂弟舟车劳顿的回到这个小镇陪着应酬各色人等。对于三观完全不同的公婆,也是理解包容,耐心应对。至于谋生的事业,自由职业,需要的资金量大,确实需要全然的信任,内心的淡定和无怨无悔的追随才能够摆脱恐惧,全力支持,静待花开。
“你可以有很多梦想”
堂弟反馈给弟媳的爱就是:你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你可以有很多梦想,我支持你努力去实现梦想,如果需要我,我也帮助你去实现梦想。弟媳在朋友圈写着:去澳门豪赌,马尔代夫婚礼,儿女双全,2克拉钻戒,出国留学......这几个需要两个人才能实现的一个个梦想,你都让我实现了。还有很多我自己想实现的梦想,你也支持和祝福我实现。虽然撒了一大把狗粮,却道出理想亲密关系的状态:身边那人,要允许你有梦想,要支持你去实现梦想,要由衷祝福你实现梦想,可能的话,帮助你去实现梦想。但这个人,首先ta自己需要有梦想,并且曾经有过梦想实现喜悦的经验,ta深深明白梦想对一个人一生的重大意义。
秀恩爱的仪式感
翻看他俩的朋友圈,这几年来都是各种既特地又自然的秀恩爱和秀孩子。各种节日,各种纪念日,各种出行,各种偶思。满满的爱泛滥朋友圈。关于秀恩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个人觉得,真实很重要,如果真实的幸福感受,秀秀蛮好,如果刻意,就大可不必。但是否秀恩爱确实跟人的个性有关。和堂弟聊过这个话题,他说男的相对没有那么喜欢秀恩爱,女的喜欢秀,就配合她去做好这件事,久而久之,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了。我听了不禁莞尔。
良好的亲密关系只能发生在两个真正懂得爱的成年人之间,只要发自内心的爱上自己的人,才能够真正学会去爱别人。一个人要发自内心爱上自己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如果在童年阶段没有这样经验和感受,以后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补回这一课。爱不是牺牲,不是掌控,不是索求,所以让你感受不好的,一定不是爱。但什么才能让你感受好,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探索自我,倾听自我和了解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