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轰隆隆开启春运的旅程,一年一度的“春节大迁徙”载着游子的心,隆重上演。
但满心期待与喜悦的到家后,会不会都是母慈子孝、温馨和睦的情景,谁能说的准?(先别急着指责小编刻薄,冷静下来想想。)
“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王猛是大院子弟,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所有的生活圈子几乎都在这个院子里,“包括朋友,都是他们(父母)认识、了解或者听过的,跳出学校的几乎没有”。“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说,“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在外求学时,王猛有段时间总会想起这些事,注意力难集中,于是他去做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他讲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我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父母一直不以为然。
从12年前开始,他不再回家过年;6年前,他写了封“决裂信”给家人,并拉黑父母;他甚至准备去念心理学的博士,好解决自己因长期压抑产生的心理问题。
父亲也说,过去自己在任何事上都一律以大原则来要求儿子,要求他对任何人都该与人为善,却忽略了凡事都有不同。
父母在等他说一句对不起,而他,也在等父母说一句对不起。。。
1月27日,福建福州一位母亲疑似与五年级的儿子发生争吵,情急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线错手将儿子勒死,当时父亲不在家,母亲多次用割腕等方式自杀未果,随后跳楼,当场身亡。
“孩子,妈妈不想杀你,可是没忍住……”一篇文章激起千层浪。
1月6号,江苏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丢了手机,活活被妈妈陈某打死。陈某交代:为了防止邻居们听见孩子被打后的哭声,她用胶带封住孩子的嘴,捆住手脚,用木棍殴打。
据邻居们描述,孩子自小就聪明懂事,学习好,待人也礼貌,只是他的爸爸常年不在家,也不给家里生活费,对母子二人不闻不问。明明妈妈要一边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孩子,怨气积攒到了一定程度,没人疏导,就撒在了孩子头上,家暴孩子已成了家常便饭。
就在这个月初,美国发生了一起华裔母亲把5岁的女儿活活打死的残忍事件。
在审讯时,这个妈妈一遍遍强调:“我需要照顾餐厅的方方面面,我只有两只手,没有四只手,没法顾及那么多。我也不想做出这种事,但有时候就会没办法控制自己。”
她说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可是丈夫没有搭把手,所以她才在女儿不听话的时候,彻底崩溃,完全控制不住愤怒,把拳头挥向了亲生女儿。
许多妈妈,熬过了生孩子的死亡边缘,却熬不过产后抑郁,熬过了产后抑郁,却熬不过生活的重担,和婚姻里的压抑与失望。
孩子,成了失败婚姻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
我有时想,如果这世上的仇恨有总量,那么亲子间的仇,一定比敌人间的多得多。
”
2月1日晚,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短片《三分钟》正式上线,它改编自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女列车员刘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位作为母亲的列车员因为春运不能和儿子过年,只能在列车停靠的站台上和儿子匆匆相聚,时间只有仅仅3分钟。
就在火车靠站母女团聚的短短3分钟里,孩子为了“听妈妈的话”想让妈妈过年回家,怕她不让自己上小学,背完一遍乘法口诀。因为他妈妈说如果他偷懒不学习就不让他上小学。
可能这样的故事更贴近普通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许没有错,这样的话语和要求也很常见。
也正如此,孩子乖乖的等,乖乖的背,这短短的见面时间里,除了乘法口诀,没来得及跟妈妈说出其他任何一句话。
“春节、团圆、春运,这三个元素是我一直想拍的,这次终于以电影短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首映会上,陈可辛这样说。
可我们,在团圆时看到了什么?背口诀,完作业么?
孩子为了满足妈妈的期望达到妈妈的目标,“懂事”的学会了乘法口诀,尽管他多么想和妈妈说几句心里话,尽管这次相聚那么不易,尽管小小的他觉得见到妈妈要比背口诀重要的多。。。
但妈妈的话让他明白,只有他背下来了,妈妈才能开心、才能爱他,不是么?
“
傅首尔在《奇葩说》中讲到,自己给儿子买两千多块的鞋,儿子说丑,还质问她为什么没有铠甲勇士的图案,那是世界上最帅的鞋。而他说的那最帅的鞋,35块钱一双。
”
父母认为的好和孩子认为的好,可能差了半个世纪。
话说回来,凡事没有绝对,亲情更没有。
周杰伦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从小就是妈妈和外婆带大的。外婆和妈妈,是周杰伦很敬爱的两位女人。他曾经以母亲《叶惠美》的名字作为专辑名称,周杰伦对妈妈深厚的感情在新专辑里一首“听妈妈的话”依然表露无遗。同时这也呼应了“范特西”专辑里的“爸 我回来了”。。。
孙俪小时候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12岁时父母离婚,法院当时判决她监护权归为母亲,同时她们也只收到人民币2000元的抚养费。从小到大她对爸爸总是不愿多谈,更有传闻她恨透了父亲。在孙俪于影视圈有了很好发展,家里经济状况也变得优渥,父亲的生活却仍然惨淡难过,原本的心结也在遇见邓超后解开。邓超说,“父女之间有什么过不去的?天下没有哪个父亲是不爱自己女儿的,你爸那样做,肯定是有他的难处,你如果和他这样较劲,将来后悔的一定是你。”最终孙俪决定解开对父亲的心结,打算在上海买一间房给对方,征求母亲意见。妈妈告诉她,“就因为他把你给了我,我可以原谅他所有的错”。这句话从此刻在她的心上。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
现实中,有多少成年人,对父母是一边念恩一边仇恨的。
他们知道该原谅父母,但是做不到。
他们无法真正跟父母亲近,也无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他们一生都在艰难地抚平少时的伤痛,无法与这世界和解。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有绝对权威,和孩子的地位天然不平等,换句话说,你不讲理孩子也没辙。
”
其实,“很多是时代造成了他们(父母)的性格上的缺陷,这并不是他们本身的错。”
恨并不会让人强大,爱才会。比等待父母说一句“对不起”更有勇气的,是选择原谅。
原谅也不是忘却。它会帮助你继续生活,使得你不再需要为应对过去而耗费精力。
如目前一款游戏(旅行青蛙)爆火,究其原因,除了“佛系”,更深刻揭示的是:孤独。
游戏中你能做的,只是看着他背着行囊的小小身影,想象着他浪迹天涯的样子,等着他给你寄明信片和特产,为他的见识骄傲,为他交了新朋友而开心。他回家之后,看着他做手工,写手账,看书,吃饭。
像极了父母对待长大后的孩子。他乡求学、打拼,你不能在他身边,只能远远的远远的看着听着,他自己体会的世界,跟你那么不同。你担心他风餐露宿、朝不保夕。他则倾向于什么事都埋在心底,不想你们记挂。偶尔寄回的明信片,告诉你他去了哪里,看了风景,其他,没有多言。
在中国,“空巢青年们”有近2000万之多。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孤独是他们生活的主旋律。
他们的心事,大多数父母都不会知道。他不会告诉你老板的暴脾气,不会告诉你女友闹分手,不会告诉你他没挣到那么多钱,不敢回家,更没脸回家;她也不会告诉你男友劈腿,不会告诉你工作没那么好找,不会告诉你她住的其实是廉价的合租房,一人只有一张床的地方,每天吃的其实很差。。。
居住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和游戏中的蛙很像:一个人,走走停停。
也通过这个游戏,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心情:明明很牵挂,又不敢问,只能努力赚钱,告诉蛙儿子不用担心,下次旅行你想去哪就去哪。
当彼此有更多了解和体谅,亲情就变的“讲理”了。
孩子需要的是支持、尊重和赞同、表达、爱与关怀、和安全感。
长大后,需要的是理解父母,原谅他们,也原谅自己。
父母需要的是理解孩子,克制,和换位思考。摒弃“自私自负不自知”,就是对下一代,对家庭,最好的爱。
插一句:
所以嘛,春节回家不逼婚不催婚,坐下来聊聊孩子们的理想,也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因为,他们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自己的婚姻负责,就是对这个家负责。
过年回家了,大家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