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

说到秦始皇,立马就想到:长城,统一六国,秦始皇陵,暴君,焚书坑儒

本书确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秦始皇,从名字开始,原姓赵而非赢,赵是赢式下面的一个分支,而并非因为出身于赵国,名“正”而非“政”。对于秦始皇的出身至今众说纷纭,有说是子楚的,也有说是丞相吕不韦的。

说到吕不韦他的投资理念确实很先进值得学习,在当时战国纷争的年代就看出投资的商机:投资布匹可翻10倍,投资黄金可翻100倍,但如果投资一个人后续成为皇帝这倍数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从事实来看,吕不韦花重金投资在子楚身上还是非常成功的,以至于他自己还可以当朝为官,官至丞相。并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共同辅佐朝政,后因掩盖奸情,举荐宦官嫪毐进宫,同时也因嫪毐之乱而被牵连出,最后一代枭雄饮鸩自杀,落下帷幕。

郑国渠事件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本是想修水利而掏空国库,却不料关中因渠道的修建而日渐富裕,至今还在发挥着重大运用。

“焚书坑儒”原以为是对儒家学派的抵制,却不知原是为了巩固政权,处罚那些因长年的战争而煽动之人,而这中间的主导者是:李斯,他属于法家学派。这一举措对于史书的历史记载还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五十步笑百步”,在现在看来没撒区别,但在当时秦国的法制年代,朝廷是会根据士兵在现场上向后退缩的步数来进行惩罚的。

最后不得不提秦始皇的“巡游”,和乾隆皇帝不一样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巩固政权的出行,而后者纯粹是为了游山玩水的出行。在这出行过程中领阅到了祖国大好河水和不同地域的特色,最后秦始皇也是在巡游路上结束了他这一身。

从小的逆境(父亲子楚是质子),反而促始一个人快速的成长,也让他更懂得政治,成为“千古一帝”的传奇一生。

读书已明理,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多提升自己的逆商,利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和面对问题,以前都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