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586——065 8月19日 星期四 晴
观课议课我来教
——读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十一)
写观课记,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找准关注点,或明确观课目的。2、先了解教学内容,心里有教学“预设”。3、对研究、探讨的问题深入思考和阐述。4关注学生整体状态。5、如何上好一类课。
按照以上5项,举个例子,我听管建刚老师2012年的课后讲评课《学做一个家务》,获得如下收获:
1、目的
一直以来,我的讲评课中的欣赏多以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细节描写为主,每年到了最后两个月,黔驴技穷,无所适从,自认为该夸的都已经夸到,不知该如何翻新。
这节课中,管老师的欣赏从5个方面着手:①短句:10字以内,②一词成句,一字成句,③不只一“说”字,不需用“说”字,④小插曲,⑤小动作。不知不觉中涵盖了“做家务”习作的方方面面。我听本课的目的就是找到新颖的欣赏点,不再重复以往的技巧。
我的手中有管老师的《四五六年级带班实录》,每一节课都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的讲评过程,这浮光掠影,看了一遍,好多技巧没有内化于心,下一步我要把这三本书中所有的讲评欣赏点汇总在一起,选择部分,贴在办公桌上,标好先后顺序,做为一年的讲评指导。
2、预设
如果我上《学做一个家务》的课后讲评课,我会欣赏:①动作精准,用词恰当,②故事曲折,就是管老师说的“小插曲”。管老师的①②③三项我不会讲,一是没有发现,二是认为不重要。
我的课堂和管老师的相比,第一欣赏内容数量扁平,缺少丰富多样的饱满度,第二缺乏力度,每出示一句学生习作佳句,只是让学生讨论对句子的感想,没有深入揭示蕴含的写作技巧。
第三没有教给方法。在本课中就是没有拿道具,没有举例说明细微到极致的小动作的观察与发现,管老师拿了一个空洗洁精瓶,表演倒洗洁精,交给孩子写小动作的方法——模拟,令人茅塞顿开。
管老师总是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高深的写作技巧,比如讲含蓄,他让学生尝一勺盐,学生不肯,融入水中,津津有味,这就是含蓄。比如讲剪材,拍两张照片,一张上面只有一朵美丽的月季花,另一张把月季花和垃圾桶拍在一起,对比之下,一目了然。
3、思考
观管老师的这一节课,我有如下思考:
①同一写作技巧,出示多组例句,反复读,再揭示写作技巧,留下深刻印象,抓铁有痕,富有力度。②欣赏和训练交错,欣赏一个技巧的同时训练它,及时内化,而不是专讲欣赏,专门训练。③细节讲述细致。管老师认为变化就是生动,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插入小插曲,使故事一波三折,小插曲的精髓是小动作,边表演边回忆边写小动作,如临其境。没有真实的道具可以用替代品模拟,这种方法当场可用,有助于写作,佩服管老师把生活与习作结合得如此紧密。
4、状态
一个好的课堂,学生激情昂扬,笑声不断,乐学善学,专注有获,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力。
管老师的这一节课基本做到了,但毕竟是10年前的课堂,和2021年的课堂相比,缺少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似乎老师的话语太多,“一言堂”严重。但反过来,新颖的写作技巧,老师不讲学生怎么会呢?
20年前,一批老师认识到课本知识太浅显,学生一读就懂,于是就在课内课外寻求新的出路。广州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把课内阅读扩展到课外,认为语文学习的金标准是阅读;管老师则把课内阅读理解延伸到写作阅读的范畴;南阳市十五小的老师们,用两课时讲一个单元,同一主题一起编排,也充实了课堂教学。
总之,每个人都应寻求出路。单纯的课本教学太过简单,不能填饱优生的肚子,不能适应时代的狂飙突进。
5、延伸
讲好一课,就能讲好同一类型课,只要第一课讲精彩,提炼成工式,其它课文在此基础上适当修改,就是最简单的模式。魏书生老师20节课学完一本书,他没有一课一课教学,而是教给学生方法,使其自学。
如果我在开学的第一天,第一给孩子们做试卷分析,知道出题的范围,第二,做整本书的思维导图,知道课本的编排程序,那么打破常规教学,不再一课一课学习,而是整个单元放在一起学习,是否能事半功倍呢?
具体设计如下:
①做上期试卷分析,②做本册思维导图,即语文知识树,③早读熟读课文,④第1课时小组合作自学,田字格里的字注上拼音,组两个词,其中一个词来自课文,二类字组一个词, 尽量来自课文,解决课后问题。⑤第2课时,听写一类字,不带拼音,有4人小组汇总批改,与此同时,学生在小组内商量做《学习与巩固》。下课前5分钟,讲解易错生字,下课时交上《学习与巩固》,4人小组批改,得分加入小组评比。
这些都只是在术的层面徘徊。现在社会信息猛烈轰炸,知识浩如烟海,作业多如牛毛,一个孩子只长一个脑袋,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争分夺秒,节约成本,寻找捷径,方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