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次考试我比之前有进步,考了99分,全班第一!
那有啥用,还不是没有100分。
那我考了100分,你会夸我吗?
不会,社会这么残酷,不打击你一下,你以后怎么接受那些挫折?
可是这样我不开心。
你不开心就去努力啊,跟我说有啥用,你只有努力了才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可我想要的东西就是你夸我呀,难道是因为你不喜欢我吗?
好了好了,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课。
可后来孩子并没有考100分,而是越来越差,妈妈觉得孩子一定是越来越贪玩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于是更加严厉,每天逼着孩子学习,说话也比以前更加锋利。孩子觉得妈妈越来越不喜欢自己了,才会这样做,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内向,自卑充斥着她的生活,最后这孩子抑郁了。
你觉得上面这个妈妈的做法如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虽然赞同这个妈妈说的社会很残酷,但是我不赞同为了让她提前适应就一味地打击,孩子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成长。她是需要学会更多地东西,了解更多地社会现状,可是那也需要过程的,不能一下就告诉她社会很残酷,是会优胜劣汰,得让她知其所以然,她才能接受你的教育方式,那怎么让她接受呢?看到最后,你不会失望的
看过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已为人母的女孩始终无法过太平日子,只要生活一顺,她就要搞点幺蛾子,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饿了先吃点东西再写作业她都认为是逃避学习;只要日子舒心,她就想方设法挑事端,看到老公在玩手机,必定要说是和别的女人聊天。
她说快乐和安逸让她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好像她只配在挫折里活着,美满幸福对她更像是随时能被引爆的炸弹。因为从小她的父亲对她很严厉,奉行“挫折”教育,也就是只有打击没有鼓励,美其名曰提前适应社会的教育方式。以至于她长大后,内心深处始终装着无处释放、压抑的恨意和不被接纳的自己。
她表面的确实现了父亲期望的成功,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老公体贴儿子优秀,遗憾的是她也内化了父亲对她的方式,当没人给她挫折,她就人为制造麻烦,寻求那种“安全感“。这让她的丈夫和儿子十分地受不了,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不行吗?非得要每天折腾作妖,每一次刚安静了几天就又开始,而且安静的时间越长,那次作妖的事件必会更严重,于是丈夫无奈选择离婚,儿子也拒绝跟她。
挫折教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提前适应赞同之外还有偏见,可是一不小心又会演变成故事中的爸爸一样,让孩子不能过安稳日子就算了,还影响孩子后来的家庭以及她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然后有家长又会说那我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好了,让他快乐成长。
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放纵都会让他以后不开心,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怎么掌握好度,让孩子既能快乐成长,又能优秀呢?
我们看第一个例子孩子考了99分,她是想让妈妈表扬她考了99分呢?还是她想让妈妈表扬她?自然是想要妈妈表扬她,肯定她。但是妈妈的做法不仅没有表扬她还对她进行打击美其名曰提前适应社会。这样长大的孩子就算自己再优秀,他们也不会肯定自己,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闪光点。
所以很多孩子长大一点就会很叛逆,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而父母则认为没关系这是他青春期到了,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也不反思是不是因为孩子不认可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就会出现很多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的情景。那父母应该怎样去让孩子肯定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有些家长担心鼓励孩子会让他飘飘然,于是就奉行挫折教育,一味地打击。可是我们的鼓励真的就会废掉孩子吗?其实在我看来并不会,鼓励孩子其实是在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能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一味地鼓励又成了溺爱孩子,那鼓励的度在哪里?
有人说了我鼓励孩子了,一开始他有热情也努力了,可是他遇到了困难我一直鼓励好像没用啊,他也不能解决问题,然后就自己停下脚步了,我也不能直接告诉他要怎么做,那我应该怎样去引导他让他知道努力并不代表就能成功,并且还能一直保持热情呢?
其实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一场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