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如何阅读之十一)

如果只能看见整体,而不见局部,那么只是囫囵吞枣。

上次我们说到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要试着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整本书的内容叙述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概括的,是准确的呢?

这就要用到第三个规则:

分析全书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又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组成的。

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加深对该事物的理解。看见了一片森林,我们要仔细地研究一下,东边一片是由哪几种树木构成的,西边的又是由哪几种构成的。通过对不同方向树木的详细考察,我们对整片森林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规则,是应对复杂事物的基本方法。遇见一个复杂事物,第一时间是分解。比如读书则可以作这样的分解:

全文分为X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的是……
又分A个段落,第一个段落……
段落又分B个重点,第一个重点……

这样的分解,似乎机械,但却是分析阅读的必要程序。它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法子,先把复杂事物拆分开来,一项一项去研究。当然第三部分的某一重点很可能跟第一部分的哪一个遥相呼应。但这不影响,我们首要的是先分开。这也就是分析的要旨。分析分析,必先分而析之。通过简单机械地分开(甚至根本不动用脑力),避免因为面对复杂事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处下手。对于各个部分都有了深入的掌握之后,再去寻找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从不断的联系中升华对整本书的理解。

采用这种方法,需注意,不可无限细分。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世上很多事都要基于此点),读一本书的时间更是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而析之的目的,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信息的删减。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还如我们前面所说,要为我所用。我是读者,并不是作者的应声虫。我拟定纲要,分解全书,也在于以我的知识框架去吸纳全书。

当然,采用此种方法去分解,我们自然会发现读和写本是一体两面。因为当我们去写一篇文章时,也应当考虑写什么,怎么写。而打腹稿的过程,正是列出框架的过程。读和写,相辅相成。我们下篇再来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097评论 25 709
  •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 我可以不要任何东西 有你我似乎什么都觉得有了 所以 别走太远 好吗
    棉花兔阅读 277评论 0 1
  • 寡姐上映的一部大片《超体》带给我们超凡的震撼。在这部《超体》里。寡姐变身女超人,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在一次被迫帮毒...
    9e088e4d758a阅读 597评论 0 2
  • 躁动的九月你好 我这里天气很好 脸颊两侧燥热 树旁有只慵懒的小猫 慢慢的在旁边踱步 我有心想要将它轻抚 它却偷偷跑...
    大笑好不好阅读 234评论 0 1
  • 生来是个内向沉默,不善言谈的人,似乎因此比喜爱聒噪的人能够沉得下心,有耐心去观察生活中的一角,有心思...
    隔壁住着动感超人阅读 18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