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有3个变量

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有3个变量

一个读者给我留言,很长。

核心意思就一个:感觉自己的人生被卡住了,像一头拉磨的驴,每天都在原地打转,看得见远方,却永远也走不到。

他说,我读了很多书,也学了很多课,道理都懂,比谁都懂。

每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二点,比谁都努力。

可为什么,收入不见涨,职位不见升,生活还是一地鸡毛?

是不是命运这东西,从一出生就定好了,我们这些普通人,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

我看完,没有直接回复他。

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他一个人的。

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数个“努力的普通人”内心深处共同的嘶吼。

为什么我们如此勤奋,却依旧如此平庸?

我们总以为,改变命运,靠的是拼命,是熬,是坚持。

错了。

如果方向是错的,奔跑本身就毫无意义。就像那头拉磨的驴,它走的每一步,都很努力,但永远也走不出那个磨盘。

普通人想要真正地改变命运,实现阶层的跃迁,从来不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你是否能撬动另外三个变量。

这三个变量,就像命运的三个齿轮,环环相扣。

你只要能转动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就会随之松动。

当你能把三个齿轮都校准到同一个方向时,命运的巨轮,才会真正为你而转动。

今天,我想给你讲一个1800年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一开始,就是个典型的“拉磨的驴”。

他叫吕蒙。

你可能听过一个成语,叫“吴下阿蒙”,说的就是他。

意思是在吴国都城下面的那个叫阿蒙的傻小子,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文化,见识短浅。

这基本就是吕蒙前半生的真实写照。

他出身贫寒,十几岁就跟着姐夫出来混社会,在军队里当个小兵。

这个人,勇猛有余,但智商和情商,都约等于零。

他不会读书,也不爱读书,满脑子都是打打杀杀,建功立业。

他信奉的人生哲学非常简单粗暴:拳头就是硬道理,战功就是铁饭碗。

靠着这股愣头青的劲儿,他还真就混出了一点名堂,当了个小官。

如果历史就这么发展下去,吕蒙的结局大概率是两种:

要么在某次战斗中,因为有勇无谋,被人砍了;

要么就是平平庸庸,老死在一个不高不低的职位上,成为历史长河里一粒无人知晓的尘埃。

他的人生,就是那个被卡住的、原地打转的磨盘。

转机,发生在他遇见他生命中第一个“变量”之后。

这个变量,就是他的老板,孙权。

有一天,孙权找吕蒙和另一个跟他一样的大老粗将领蒋钦谈话。

孙权说:你们现在都手握重兵,身居高位了,不能不学习啊。

多读点书,开阔开阔眼界,对你们没坏处。

吕蒙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

他说:老板,不行啊,军营里的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啊?

你看,这个借口,是不是跟我们今天很多人说“我太忙了,没时间成长”一模一样?

孙权当时就笑了。

他说的话,彻底改变了吕蒙的命运。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们去研究经书,当个博士吗?

我只是想让你们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借鉴一下前人的经验而已。

你说你忙,你能有我忙吗?

我经常读书,自己都觉得大有裨益。

孙权接着举了几个例子,说你看人家光武帝刘秀,军务那么繁忙,还手不释卷。

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

你们为什么就做不到?

这段话,像一道惊雷,劈醒了吕蒙。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老板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地位,不是财富,而是对世界的“看法”。

在他看来,读书是读书人的事,和他一个武将没关系。

而在孙权看来,读书是看清世界规律、提升决策水平的必要手段,跟你的职业无关。

这就是第一个变量,也是最核心的变量——认知。

你的认知,就是你人生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不升级,你装再多的应用(知识、技能),跑起来也照样卡顿,甚至死机。

吕蒙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虽然愣,但是听劝。

从那天起,他开始发了疯一样地读书。

史书上用了一个词,叫“笃志不倦”,就是抱着书啃,不知疲倦,比他研究打仗还用心。

他读了大量的兵法和史书,比如《孙子兵法》、《左传》、《国语》等等。

当一个人开始读书,开始深度思考,改变就发生了。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凭本能和蛮力往前冲的“吴下阿蒙”。

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脑子里,开始有了谋略的“沙盘”。

他看世界的维度,变了。

以前,他看一场战争,看到的是兵力多少,武器好坏。

现在,他看一场战争,看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是敌我双方的势能转换,是战争背后的人性博弈。

他的人生磨盘,因为“认知”这个齿轮的转动,开始出现了第一丝裂缝。

但这还不够。

一个人关起门来学习,很容易陷入“所知障”,就是被自己知道的东西给障碍住了,变得纸上谈兵。

这时候,就需要第二个变量来激活他。

这个变量,叫环境。

或者说,圈子。

你身边的人,就是你命运的回声。

当时东吴有个顶级的战略家,叫鲁肃。

鲁肃是周瑜之后的大都督,地位很高,但他一直有点瞧不上吕蒙,觉得这人就是个四肢发达的武夫。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防区,按规矩要去拜访一下。

他本来就是想走个过场,喝杯茶就走人。

结果,酒过三巡,吕蒙主动开口问鲁肃:现在国家把重任交给了您,您要和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做邻居,请问您有什么长远的计策,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呢?

鲁肃当时就愣住了。

他很敷衍地随口答了几句。

没想到,吕蒙听完,摇了摇头,说:不行啊,都督。

现在我们和刘备虽然是盟友,但关羽那个人,如熊虎一般,反复无常。

我们怎么能没有万全的准备呢?

然后,吕蒙当场就给鲁肃,详细地分析了五六条应对关羽的策略。

鲁肃听得目瞪口呆,冷汗都下来了。

他激动地站起来,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背说:我一直以为老弟你只会打仗,没想到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你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笑了笑,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读书人嘛,分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

这次谈话,对吕蒙的意义极其重大。

它不仅让吕蒙的才华第一次被顶级圈层所看见,更重要的是,鲁肃从此把吕蒙当成了真正的“自己人”。

他把吕蒙拉进了东吴最高级别的“战略决策群”。

在这个环境里,吕蒙每天接触的,都是当时最顶级的头脑。

他听他们讨论天下大势,看他们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进入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因为环境会“逼”着你成长。

就像一棵树,你把它种在花盆里,它最多长成一盆盆景。

但你把它种在森林里,它为了争夺阳光和雨露,会拼命地往上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那个由孙权、鲁肃等人组成的顶级圈子,就是吕蒙的“热带雨林”。

在这个环境里,他的认知升级得到了飞速的“实战验证”。

他的想法不再是空想,而是可以和顶级高手过招,被反复捶打、修正、完善。

他的个人能力,开始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认知”的齿轮,带动了“环境”的齿轮。吕蒙的人生磨盘,已经碎了一半。

但他距离真正改变命运,还差最后一步。

还需要第三个变量。

这个变量,叫趋势。

也可以叫“势”。

《孙子兵法》里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湍急的流水,快到能把石头都冲走,这就是“势”的力量。

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看不懂趋势,抓不住大势,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被时代的大潮所吞没。

吕蒙人生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撬动命运的最后一击,就是“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三国的格局。

当时的情况是,荆州被刘备占着,派了名将关羽镇守。

荆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是东吴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

孙权做梦都想拿回来。

但关羽太猛了,正面硬刚,谁都没把握。

鲁肃在世的时候,主张和刘备搞好关系,共同对抗曹操。

所以大家就一直忍着。

后来鲁肃死了,吕蒙接替了他的位置。

这时候,吕蒙敏锐地察觉到,“势”,变了。

当时,关羽正在集中主力,北上攻打曹操的樊城,打得曹操都想迁都了。

关羽人生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

在所有人看来,这正是关羽最强大的时候,谁敢去惹他?

但吕蒙看到的,却是硬币的另一面。

他从这个看似强大的“表象”之下,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势”。

第一,关羽倾巢而出,意味着他后方必然空虚。

第二,关羽为人极其高傲,看不起东吴,他所有的防御重心都放在了北边的曹操身上,对东吴这边,几乎是不设防的。

第三,关羽北伐,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困难,已经是强弩之末。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关羽和刘备集团的联盟,已经出现了裂痕。

孙权和刘备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早已心生芥蒂。

吕蒙判断,此时此刻,正是拿回荆州的最佳时机。

这是一个“时间窗口”。

错过了这个窗口,等关羽缓过劲来,或者等曹操和刘备的战局发生变化,就再也没机会了。

于是,他向孙权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他先是装病,麻痹关羽。

然后让一个毫无名气的年轻人陆逊接替自己的位置,进一步让关羽放松警惕。

最后,他让自己的精锐部队,全部化装成商人的模样,乘坐商船,悄无声息地渡过长江,直插关羽的后方。

史称“白衣渡江”。

结果,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

远在北方的关羽,听到老家被端了,军心大乱,最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这一战,吕蒙封神。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别人“刮目相看”的吴下阿蒙,而是真正成为了执掌一个国家命运的顶级战略家。

他彻底砸碎了那个名为“宿命”的磨盘,完成了从一介武夫到“国之栋梁”的终极跃迁。

吕蒙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他撬动命运的这三个变量,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一,认知,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入口。

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认知的问题。

你为什么赚不到钱?因为你对财富的认知,还停留在“辛苦搬砖”的层面。

你不知道钱的本质是流动的,它会流向能创造价值、能解决问题的地方。

你为什么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因为你对人性的认知,还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层面。

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是复杂的集合体,是利益、情感和观念的驱动体。

吕蒙的起点,就是孙权帮他捅破了那层“武将不用读书”的认知窗户纸。

这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何升级认知?

读书,尤其是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是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但读书不是看热闹,不是为了增加谈资。

而是要把书里的智慧,变成你自己的“思维模型”。

什么是思维模型?

它就像你大脑里的一个个“工具箱”。

遇到问题,你知道该从哪个箱子里,拿出哪件工具来解决。

比如,遇到复杂的问题,你要用“第一性原理”这个工具,层层剥开,找到问题的本质。

做决策时,你要用“机会成本”这个工具,算一算你为了得到A,到底放弃了什么。

与人合作时,你要用“非零和博弈”这个工具,想一想怎么才能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抢同一块蛋糕。

这些思维模型,就像一套武功心法,能让你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就是把我从古今中外的经典里,从我行走大地的见闻里,从无数次的与人交谈的感悟里,提炼、萃取出的50个思维模型。

最终写了一部30万字的电子书,分为5大模块,50个章节,取名为《格物心法》,你可以订阅。

我不想只给你一些零散的“术”,我希望能直接给你一套完整的“心法系统”。

这套系统里,有50个顶级的思维模型,涵盖了决策、系统、博弈、概率等各个方面。

它们就像50把钥匙,能帮你打开被锁住的认知大门。

比如里面的“第二序思维”,就能让你像吕蒙一样,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决策之后的连锁反应。

而“反脆弱模型”,则能教你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在不确定的风险中反而获益。

升级认知,本质上就是为你的大脑重装一套操作系统。

这很难,甚至很痛苦,因为它要求你否定过去的自己。

但一旦完成,你的人生,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版本”。

第二,环境,是你命运的放大器。

认知升级之后,你必须主动去选择、去创造一个能滋养你的环境。

什么是好的环境?

就是那个能让你“不舒服”的环境。

那个圈子里的人,都比你强,他们的见识、格局、思考深度,都让你感到压力。

这种压力,就是你成长的推力。

吕蒙如果没有进入鲁肃的圈子,他的“认知升级”很可能就只是屠龙之术,没有用武之地。

正是那个顶级的环境,给了他施展的舞台,也给了他最及时的反馈和校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选择环境?

很简单,去靠近那些能量比你高的人。

去付费加入一个高质量的社群,去参加一个行业顶级的峰会,去为你欣赏的牛人提供价值,哪怕是免费的。

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哪怕只是当个“旁听生”。

你听他们聊什么,看他们做什么,模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久而久之,你的思维层次,自然就会被“传染”,被“拉升”。

远离那些消耗你的环境。

饭局上只知道吹牛抱怨的酒肉朋友,同事间只传播负能量和八卦的办公室,亲戚间只知道攀比和催婚的家族群。

这些都是“能量黑洞”,它们会一点点吸干你的精气神,让你在低水平的重复中,耗尽一生。

记住,圈子,决定了你的最终高度。

第三,趋势,是让你起飞的那阵风。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阵风,就是趋势。

认知,让你能“看见”风。

环境,让你能“靠近”风。

而趋势,是让你能“乘上”风。

吕蒙奇袭荆州,就是看准了“关羽北伐,后方空虚”这个短暂的战略趋势。

他所有的能力和准备,都在这个时间窗口里,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

我们普通人,如何发现和抓住趋势?

不要去看那些媒体上天天热炒的概念,那些已经是“风尾”了,你冲进去,大概率是当接盘侠。

要去看那些正在“起风”的地方。

什么是“起风”的地方?

就是那些“抱怨”和“不方便”的地方。

一个领域,抱怨越多,不方便越多,说明它的效率越低,优化的空间越大,这里的机会也就越多。

十年前,大家抱怨打车难,于是有了滴滴。

五年前,大家抱怨购物选择少、价格贵,于是有了拼多多。

现在,人们抱怨什么?

抱怨带娃累,抱怨养老难,抱怨信息茧房,抱怨精神内耗……

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趋势。

你要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去思考,我能不能为解决这个“抱怨”,提供一点点独特的价值?

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

只要你踩准了趋势,时代的浪潮,就会推着你往前走。

你付出一分的努力,可能会得到十分的回报。

这就是“顺势而为”。

认知、环境、趋势。

这三个变量,构成了一个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完整闭环。

认知是内核,是发动机。

它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环境是土壤,是加速器。

它决定了你的认知能否快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趋势是风口,是传送带。

它决定了你的努力,能被放大多少倍。

这三者,缺一不可。

回头再看那个给我留言的读者。

他为什么努力,却无法改变命运?

因为他只是在“术”的层面,拼命地转动那个叫“努力”的空齿轮。

他的认知操作系统,十几年没有升级过了。

他所处的环境,大概率也是一个相互消耗的低能量场。

他对时代的趋势,更是毫无察觉,只是在一条日渐沉没的船上,奋力地划桨。

他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如果你也感觉自己的人生被卡住了。

请停下来,不要再盲目地“拉磨”了。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认知,是不是需要升级了?

我上一次系统地读完一本好书,是什么时候?

我身边的五个人,他们是在滋养我,还是在消耗我?

我所从事的行业,是朝阳,还是夕阳?时代的风,在往哪个方向吹?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比你加再多的班,熬再多的夜,都有用。

改变命运,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它也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

它需要的,不是你一时的热血,而是你一生的清醒。

从升级你的认知开始,去选择能滋养你的环境,然后,耐心等待,属于你的那阵风。

当这三个齿轮严丝合缝地转动起来时,你会发现,所谓命运,不过是你认知、选择和行动的必然结果。

你,就是你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声明:有偿阅读,如有收获,自觉赞赏

可以在评论区留意。

我是深情呢喃,每天更新深度长文,让你实现认知跃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