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父亲(三)

有学长让我写写父亲的操场训话,可是我仔仔细细回忆了好久,一点也没想起来父亲国旗下的讲话到底讲了些什么,或者,我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但一周来的脑力体操,倒也想起来一些相关的事情,蛮有意思。

关于每周的训话,我和父亲有过一次讨论。大概是在1980年元旦,我还在红旗小学读书,学校组织了一次迎新大会,小学的校长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有这样几句:“我们终于迎来了八十年代第一春,你们这代人是何其幸运,将在祖国的春天里茁壮成长。”八十年代第一春这七个字,我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家就跟父亲复述了一遍,而且说,爸爸我觉得我们校长讲得比你好。

父亲听了也夸小学校长讲得好,他说其实学校里每天早上那几分钟挺重要的,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学校的精气神。我问,那你小时候学校里校长讲什么?父亲说:我们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大家一起背国父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云云。(从这段谈话看,父亲读完私塾,似乎又去读过当时的新学)

另一件事,是关于我姐姐。她小时候长得特别美,人称“小常宝”,常有同事朋友夸她美,并且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去文工团。”我妈妈听了,每次都美滋滋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几乎每次,我爸都会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家的孩子,不去文工团。”特别善于聊天的他,遇到这件事,常常就能把天聊死了。后来恢复高考,我爸一天一天地盯着我姐学习,甚至一个个带信,让他觉得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历届学生也回来准备参加高考。我姐之能考上大学,他一点也没有惊喜,与他,那是如同苹果落地一样自然的事情。

80年代初期的大水田的生活,贫困而闭塞,每天只有一班长途车去县城,遇上大雨公路常常塌方,这时候大水田就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那时候居住条件很差,哪怕算得上标志性建筑的石头房子,没有厨房和卫生间,烧菜时满走廊的煤烟和油烟。但是,父亲和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大概都有着这样的精神底色吧,对知识的信仰,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持,无论身处如何卑微的地位,无论生活如何颠沛流离,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这样的信念,从未改变。

我猜想,这样的精神底色,应该是操场训话永恒的主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