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登录操作,注册也好,登录也好,无非就是账号+身份验证码。登录只是用户在某一平台中的账号身份验证,验证成功之后,则是绑定该账号身份的数据、福利、甚至钱币。也就是说登录是无可替代的操作。
我们来看看接触过的哪些登录方式,账号+密码、账号+验证码、第三方登录+(账号+验证码);账号可以是平台中生成的账号,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账号,也可以是邮箱号、手机号。目前用的最多的账号形态则是邮箱号、手机号(为了绑定邮箱或手机平台,并且能用得最多也容易被记住的确实是邮箱号、手机号)。
账号+密码
账号+密码的组合登录是互联网初期延续至今的传统登录方式,密码由用户在注册时自定义设置;用户只需记住账号密码组合即可登录成功。
好处则是不存在与其他平台绑定的关系,用户的账号密码是完全独立的。坏处则在现阶段已经产生了,用户随着接触的平台、app越来越多,所需记住的账号密码越来越多,导致经常忘记密码的情况;当然用户大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将一套账号密码注册到多平台当中,不过很早以前已经不提倡这么操作,因为一旦被盗号,则一系列平台账号都将受到威胁---因为账号密码一致,只要获取到账号密码,那么所有平台都可以登录。
我们知道,随着账号密码不断增多,也衍生出了不少保存账号密码的工具app。正所谓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在app里存放多个平台的账号密码,用户只需记住登录这一app的账号密码,就可以获取保存在其中的其他账号密码,无需再将其记在脑中。但个人认为这只解决了由现阶段环境所产生的表面“刚需”,并没有解决更深层的多账号密码问题。(本人则是每次都能忘记银行密码,等到需要进行查账、转账之类的操作时,才临时通过找回密码,才能成功登录到银行中,真是糟糕的大人…)
所以发展成为许多平台采用账号+验证码的方式登录。
账号+验证码
上文已经提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平台采用账号+验证码的方式进行登录。账号可以为邮箱号、手机号;验证码则发送至填写好的邮箱号、手机号中,用户再将收到的验证码填写完毕即可登录。
好处就是可以省去客户端中的注册步骤,用户填写有效的邮箱号、手机号,就能收到系统发送的验证码;注册登录可在系统后台逻辑中整合到一起—账号不存在,则记录到库中,注册为一个新的用户;如账号存在,则执行用户登录的逻辑。用户第一次登录即可达到一步注册登录,省去了注册的操作。
验证码可以验证该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只有填写正确的邮箱号、手机号的用户才能收到验证码,该操作可以验证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或是胡乱填写的邮箱号、手机号;另外则是现今手机对于用户来说是必须随身携带之物。随着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付款、打车等等许多生活上的行为,只要手机在,填写账号,获取验证码就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就此省去了在脑中回忆密码的烦恼—我们知道人是越来越懒惰的。坏处则是一旦邮箱号替换、手机丢失、更换手机号之后,只能重新使用新的邮箱号、手机号登录,放弃过去的账号数据与福利。不过由此产生的不便也可以作为新的需求在平台中实现—比如绑定新的邮箱号、手机号功能。
当然验证码是存在短信费用的,有些企业会采用账号+密码、账号+验证码两种登录方式,个人浅显的看法应该是为了降低短信成本,并美其名曰为提升用户的登录体验吧。不过对于用户操作而言,多引导少选择会更能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功能不是越多越好的。
第三方登录+(账号+验证码)
我只能说这是最糟糕的登录体验。下边引入一段曾经看到的一片文章内容吧:
错误的登录交互
现在实名制的注册是政策性的,所以需要认证这件事情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问题在于——既然是需要单独注册的,那就不要让用户做无用功,然后再弹出来一个需要进行实名注册,这样的用户体验真的很不好。
用户选择第三方登录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应用中获取内容,而第三方后再加一个完全的注册流程,显然让第三方登录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政策上规定的情况让软件做不到让用户直接进行登录,那么就不要提供这些功能,或者可以以后再让用户绑定自己的其它账号。
这种先给予用户第三方登录后又需要完整注册的行为,会让用户的体验大打折扣。
上述情况,作者认为有可能是以前可以不用绑定手机,然后后来政策出台后也一直没有修改注册流程导致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让用户先第三方授权,然后即使需要注册,用户会觉得都已经授权了那就注册一下吧,这样也许可以让用户注册的动力更足。但是从体验角度来讲,这绝对不是优秀的体验。
再补充一点,如果想做第三方快捷登录又想让用户在平台中留下唯一标识,建议在个人中心里添加绑定手机号或邮箱号操作,更可以在之后通过运营手段鼓励用户绑定手机号或邮箱号,以此将第三方快捷登录的用户导入到自己的平台当中,形成平台内的有效用户。
这次就先整理这些,不管什么功能请记住产品设计的一项原则:减法比加法更重要。完美的减法是艺术,无谓的加法则是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