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学习笔记(20210329)


《国内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主编:张占斌

何毅亭:中央党校副校长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重大战略判断》

1.所谓“变”,最重要的就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谓“不变”,最主要的就是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劲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黄奇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打通中国经济双循环有哪些超常规思路》

FTA:自由贸易协定

我国已经形成18个自贸区和1个自贸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张占斌: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危机中变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消费转变,由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由制造强国向消费强国转变,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的新棋局。

公地悲剧: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共地悲剧”理论,指的是有限的资源注定因自由进用和不受限的要求而被过度剥削。由于每一个个体都企求扩大自身可使用的资源,最终就会因资源有限而引发冲突,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比如牧民和草地的故事。

农村“三块地“改革:三块地”是指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农村“三块地”改革指的是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农村土地转用、征收与使用权出让补偿标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则,宅基地审批权限都是试点改革的重点。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怎么才叫形成了国内大循环》

1.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要义应该是高度开放大多数我们自己的行业和市场准入,使得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真正走向很高的开放度、安全性和流动性。

2.国内大循环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要靠国内巨大的市场,这个说法不确切,重要的不是市场规模,而是国内市场能否被“循环”起来。

3.说美国是一个立足国内大循环、国际和国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体,也很恰当。

4.中国人做事历来两个特点:第一,自己说要干个什么事,也不见得真当回事,但是如果受人欺压或遇到外部危机了,我们会特别当回事,动真格。二是,做事总喜欢讲求策略,事要做,但要做的巧妙,有里有面。


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让中国经济气血充盈》

1.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供需梗阻”,要消除它,最重要的还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想办法、定政策。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3.正像气血通畅决定人的健康和寿命一样,经济循环通常决定着经济的健康和发展能力。

4.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要搞自我封闭的“全能型”经济体系,而是要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求链,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