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行间字里,再不是眼前朝夕

做为一个天秤座的姑娘,天秤座所为人称道的优点,什么高颜值、高情商、气质优雅……我通通没有,缺点倒是毫无保留的继承了下来(虽然天秤好像也没啥缺点)。喜欢潇洒自在,但却又无时无处不把天秤的纠结体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对称的东西,容忍不得视线内的任何一件物品不在预料的位置。买一件东西会在货柜前纠结半个小时,颜色、品牌、价格、味道、样式、性能……恨不得所有的方面都要达到最佳,若两个标准有差异,又得在两个标准之间衡量到底孰轻孰重;甚至发条说说、发个朋友圈,我都要反复确认几遍,表情、文字是否合适,标点符号有没有错误,图片的顺序是不是和我设想的一样……有的时候特别痛恨自己的纠结,总是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消磨时间。

写篇文章也一样,不大喜欢鸡汤文,所以会反复确认几遍,有没有不经意间的熬制,会反复纠结标题和内容是不是相符;如果是系列文章,会一次一次的翻看第一篇以及前几篇,确保每一篇的格式、文风、情感达到一致。执着到变态的喜欢着统一美、对称美。

然而在现实里,别说一生了,就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思想情感的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既然有变化,自然就会有差异,于是自己就陷入了不停的与自己争斗的漩涡中,然而这个漩涡却是既徒劳又毫无意义的。

当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坚持每天写一点东西以来,这种情况就更甚。一方面想如实地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不管对错;另一方面却又时刻在意着他人的眼光。时常在这两种思绪中来回拉扯,真他妈不洒脱!枉我常自诩随性自在!

长期处在同一境况时,容易陷入眼前朝夕。翻看自己曾经的文字,某一时间段全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某一时间段又是各种迷茫、前途无望……写作是一个剖析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剖析得越深刻,越能引起共鸣。可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陷入一个名叫“自我”的怪圈,动不动就是“我认为”、“我相信”、“我想”、“我觉得”,带着浓厚的个人主义。

研读名家经典,很容易发现,名家都是将剖析“本我”上升到了“大我”,将描写眼前朝夕扩展到社会现象甚至是哲学意义,从而成就大格局、大境界。

从前以为“文采”是辞藻华丽、形容丰富。以至于看一些名家作品(尤其是散文、杂文)时,常怀疑这一板一眼的写实、平淡如水的叙事,究竟是如何成就一代名家的?这时往往就会想起韩寒的那句,“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普通人写出了一部红楼梦也无人问津。(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这样)”。于是腹谤,这些人不过是顶着名家的光环,写些毫无特色的东西罢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能发现经典的魅力。这些文字,虽平淡朴实,却是一字一句都耐得住细细的思考、推敲。而他们也擅长将眼前朝夕上升到社会层面,甚至是哲学层面来分析。以小见大,从眼前朝夕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却绝不局限于眼前朝夕。

格局、眼界、见识和年纪有关,却并非完全取决于年纪。那么多的纠结也只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生活的掌控力度不够。

所以,我写不出深刻的文章,也许真的只是因为我读书少。╮(╯_╰)╭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参考文档 概述 宗旨 Markdown 的目标是实现「易读易写」。 可读性,无论如何,都是最重要的。一份使用 Ma...
    那片阳光已醉阅读 364评论 0 0
  • 它就这样静静地站立在我的桌面,因为我并没有打算要碰触它。睁大我的眼睛,欣赏着它;看到的却是我自己,蛮惊奇。那真的是...
    稚嫩时期阅读 170评论 0 0
  • 冉冉微灯送雾残 心想伊人好孤单 酒肆敲棋蝉伊冷 茶楼听笛月始寒 小桥摆渡同暮树 红尘只愿共相伴 紫剑琴瑟原是梦 付...
    请叫我想念熊阅读 213评论 3 0
  • 长点心吧。 第一次论文因数据收集不到换了题目,选题时默念着内部控制不是内部制度,是内部控制。随后给老师发去短信:关...
    Young_lee阅读 183评论 1 0
  • 陆澄与先生谈礼乐,先生说礼乐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具体也没说明礼乐的根本是什么呢?是不是也是心性?万物唯心,心外无物。...
    镶润_读书阅读 26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