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多醒来已成为我的一个常态,打开微信刷了一遍,看到了弟妹对前篇文章的评价和打赏,我想,我又是何德何能用一篇文章换来了四十块钱的打赏。
其实,能看过文章的,我觉得都是对我的关注,我已深表感谢;从未想过还有打赏?
打赏是必须要下载和安装简书的app的,就如同在微信圈里给一些朋友投票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之劳的事很多人都愿意去帮忙,但往往会因为先关注、先下载等这些繁文缛节阻挡了一部分朋友的意愿。
真正投票成功的要么是真感情,要么是非投不可,投票与打赏的区别在于:简书的打赏没有太多的目的性,只是感觉好就鼓励,并且要用自己白花花的银子去鼓励,因此,能在简书打赏的都不能用真感情来描述,这举动,更能代表的是一种精神……
论文才,我根本谈不上,上学时最怕的就是语文的学习,把之前十六七岁写的作文拿出来一看,汗颜真是遥不可及我四年级女儿的描述,如今没事了记录两笔,只是因为我实在是没有其他情感宣泄的工具和技能。
要是悲伤,写出来后就能瞬间释放;是幸福,则能被延续的更长,多好,有机会不妨大家也可试一试。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一位先生写给他已逝三年妻子的,那女人看起来很是端庄大方,标致的五官搭在一起展现的不仅仅是漂亮,不看文章从她的照片中就能够知道她是个有才气又有故事的美丽女人……
女人在北大哲学系读博士,在校时属于高冷系列,很多倾慕者都被拒于千里之外,她家先生那时油嘴滑舌,日子过得是风流潇洒,女朋友更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高冷的漂亮女生最后能选择他?
他说这女人反对唯物主义,内心有股反于世俗的力量,博士论文就是因为她与导师的对立没能通过,要是一般人说点软话,在老师面前低声下气认个错误,导师获许也就不会为难。
但,就是因为是她,走了,对博士学位就这么放弃了。一个典型的唯心论女人用她的精神把这位先生彻彻底底的征服了,从此他只爱她一个人,十一年,感情仍如初恋。
患上癌症后,这女人连做三次大型手术和无数次的化疗,她没有过一次抱怨和嘶喊,平静的接纳着生命带给她的残酷。
临走时给了先生一个拥抱……
文章很长,看到这,我为这份夫妻情感而感到美好,为这天妒英才的生离死别而感到惋惜。
同样让我又一次正视了生命的结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面对它的那一瞬间,我会是什么状态呢?
走出去能看到万物复苏的春天,看到那些费力正开,争奇斗艳的花朵,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看到晚间灯火阑珊的城市;我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还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不够幸福,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孩子、抱怨父母的无能呢?有生命就还有一切……
美国二战时的麦克阿瑟将军在生死关头想到了他的儿子,为儿子写了一段祈祷词,大致意思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善良,诚实,有担当对他人能够有仁爱之心,能够面对挫折并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幽默感……如果孩子能具备了这些,而他,才会觉得这辈子才算没有白活……
他在生死一瞬间,是牵挂儿子的成长。
家长沙龙“爱孩子,从自我成长开始”前两天在幼儿园里做了分享,讨论到培养孩子的目的时,众说纷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唯有说想让孩子活得幸福,能够统一所有的观点。
说到幸福,概念不好扑捉,但仍然能统一出来的内容就是:能享受当下,能够感受到快乐,能活得充实有意义……
如今的我们又有多少能做到这些呢,更多的是被这肤浅的经济时代所绑架,有的是无名的压力和焦虑,烦躁与失控,偶尔的快乐也是短暂的喘息,像是不会游泳人掉进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痛苦挣扎,偶尔的露出水面的快感还未来得及细细体味,继而就又开始新一轮的痛苦与挣扎。
周而复始……
我想,在这样的人生状态之下,到了生死一瞬间,一定是会有太多的遗憾和懊悔。
是要开始反思了,想要孩子幸福,我们得先学会生活的幸福,如果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能有感受着生命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心态,能够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目标,并为之付出和努力,还能享受着这些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
那么,在生死一瞬间,我想一定是平静而淡然的……
如此一看,如若能修炼的平静而淡然的离去,也算是人生的又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