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到李广利被逼入绝境,无奈投降匈奴,刘彻为了泄愤,杀了贰师将军全家。
九年前,刘彻让李陵带五千步兵孤军深入大漠,迎战八万匈奴骑兵,李陵毫不畏惧,力战多日,直至箭尽粮绝,最终被迫投降。刘彻盛怒之下杀了李陵全家,从此李陵与汉朝恩断义绝。而后,刘彻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也为时已晚。
九年后,李广利成为第二位投降匈奴的汉将。刘彻毫无创意地重新上演杀人全家的流程。
如果说对于李陵的投降刘彻要负主要责任,那么对于李广利的投降刘彻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设想一下,在李广利和刘屈氂谋划的争储事件败露后,如果刘彻能从长计议,不急于杀死刘屈氂,暂时安抚住远在前线的李广利,而不是把他逼上绝路,我想即便李广利打不了胜仗,也能将自己和大部分将士带回汉朝,至少不会屈辱地投降。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想当年霍去病驰骋大漠,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逼得浑邪王走投无路,率众投降汉朝。如今风水轮流转,李广利的率部投降就像是汉朝对匈奴的“回礼”,当年汉朝有多得意,现在就有多窝囊。先让刘彻自己郁闷一会吧,我们来看看单于现在有多开心。
此时的单于正享受着浮云天上的感觉,李广利的投降对于匈奴来说意义重大。此前虽然已有李陵投降,但李陵当时的汉朝官职只是骑都尉,而李广利可是将军,是汉朝的国舅爷(虽然已经过气了),曾担任多场战役的主帅。所以对于单于来说,这是捡到宝了。倒不是因为李广利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就冲“将军”这个头衔,就足以羞辱汉朝,足以让汉皇帝颜面扫地。
既然打败了汉朝,那匈奴的地位便不可同日而语。如何进一步扬眉吐气,彰显匈奴国威呢?狐鹿姑单于思量了一番,决定给汉皇帝写封信,信中大意如下:“南边有大国汉朝,北边有强大的匈奴。匈奴是天之骄子,不为繁琐的礼仪自寻烦恼。我们愿意与汉朝通关贸易,娶汉朝的女子为妻,汉朝向我们每年赠送一万石美酒,五千斛稷米(优质米),一万匹杂缯(丝织品),如果按照预定办理,我们以后不再来边郡骚扰。”这段话摘自《汉书》。可以看出单于的自我感觉相当好,也相当的狂。
前文介绍过,狐鹿姑是一位有一定政治智慧的单于,他敢口出狂言并非自不量力,而是经过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他有把握现在出来嘚瑟一下,不会有什么危险,外一事成还可以大捞一笔。
果不其然,这要是放在前些年,刘彻收到这样的信,肯定会举全国之力发兵,非得打得单于四处逃窜,再缴获一大批战利品。然而今非昔比,雄主迟暮,此时刘彻已经68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而且经过此战他的政治智慧也越发成熟了。
刘彻深刻地认识到,汉朝多年征战,国力空虚,李广利地投降败光了最后一点家底,此时汉朝已无力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
可刘彻强势了一辈子,他绝不会就这样接受匈奴的挑衅和羞辱。那么刘彻后续会有怎样的安排呢?我们下期接着说。
参考资料《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