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死亡实录

犹豫很久终于决心日更了。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历了一场社会性死亡事件。

人上大一,刚刚开学。我们乏善可陈的独居生活中,似乎只有很好的掌握运用网络语言和潜规则,才能与过去的生活产生那么一点可怜的联系。过去的同学、老师,在脱离了现实交流以后,似乎都变了一个人。有时候,我看到身边的人在QQ、微信和微博同步更新自己的动态,我就在想,为什么,这到底有什么意思。我们的一时兴起在几经波折反复推敲的发表过程中变的那么乏味让自己厌恶,但若你长时间不做这件事,又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我的朋友圈有三种人,一种人每天要发好多条随心记录,往往句子短小无意义;一种人用朋友圈塑造自己,文案图片都要认真斟酌;还有一种人非工作广告不发,让人忍不住屏蔽。我自己就属于消极应战的第二种人。感觉就是,好累,真的好累。

在那些沙雕的戏谑的表情包背后,想念依然没法说出口。特别是那些又尊敬又想念的人,似乎总要在列表里沉寂,死去,在你不小心划过他的头像的时候,又如鲠在喉,只能在心里默念,祝你开心,但愿你还记得我。

16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