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ID介绍:
Raid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的简称,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2.RAID级别:
一般有:Raid0、Raid1、Raid2、Raid3、Raid4、Raid5、Raid6、Raid7、Raid10、Raid53。
生产环境常用的级别:Raid0、Raid1、Raid5、Raid10。
3.Raid分类:
3.1软Raid:系统层面实现的,性能差。
3.2硬Raid:硬件层面实现的,性能好
主板板载RAID:功能弱,0、1
独立RAID卡:功能强,0、1、5、10(工作选择)
3.3LVM是软件层面实现的,性能太低,高并发的时候性能降低5——10%,买服务器的时候插满磁盘,分区规划好,永远都不需要LVM。
4.常用Raid级别的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4.1RAID0(1块到多块)

容量:4快盘之和
性能:理论上是单块磁盘的4倍
冗余:无任何冗余,一块坏,全坏
场合:适用于大规模并发读写,但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集群中的RS、分布式文件存储、MYSQL主从复制的多个Slave服务器)
特点:速度快,无冗余,容量无损失
4.2RAID1(只能两块盘)

容量:损失一半的数据容量
性能:性能和一块盘的性能一样
冗余:冗余度100%,是所有RAID中最高的
场合:适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如:服务器系统分区和对性能要求很高的数据库存储)
特点:100%冗余、容量损失一半,只能是两块盘,两块盘大小可以不一致
4.3RAID5(三块或三块以上)


容量:损失一块盘的数据容量
性能:数据读取速度快,且多了一个奇偶校验,写入速度较慢
冗余:可损失一块盘,安全程度比RAID1低,利用率比RAID1高
场合:适合对性能和冗余都有一定要求,又都不是很高的情况
特点:容量损失一块盘,写数据通过奇偶校验,RAID0和RAID1的折中方案
4.4RAID10(4块以上,且必须为偶数)

容量:损失一半盘的数据容量
性能:大于RAID1和RAID5,小于RAID0
冗余:可损失2块,大于RAID5和RAID0,小于RAID1
场合:高并发存储和数据库系统
5.分区
5.1分区数字表示:sda1、sda2、sda3
5.2磁盘分区就相当于给磁盘打隔断
5.3磁盘分区类型和特点:
5.3.1主分区(primary)P
a、系统中必须要存在的分区,系统盘选择主分区安装
b、数字编号只能是1——4:sda1 、sda2、sda3、sda4
c、主分区最多四个,最少一个
5.3.2扩展分区(extend)E
a、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磁盘,有自己独立的分区表,不能独立存在
b、有独立的分区表。
c、不能独立存在,既不能直接存放数据。
d、要想独立存放数据,必须要在扩展分区上建立逻辑分区。
e、会占用主分区的编号;(主分区+扩展分区)之和最多4个。
f、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只能有一个
5.3.3逻辑分区(logic)L
a、数字编号只能是从5开始。
b、存放于扩展分区之上。
c、可以存放任意普通数据。
5.4磁盘分区注意事项:
5.4.1任意多个主分区,但要求主分区数量最多4个,最少一个
5.4.2扩展分区可以和主分区组合,但要求扩展+主分区大于2,小于4
5.4.3如果要分成四个磁盘分区的话,最多可以:
P+P+P+E
P+P+P+P
6.磁盘分区工作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