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幼儿摄影课几点构想与讨论

首先开设这门课的灵感是来源于微信朋友圈——常常有一些家长会po出一些孩子们用手机给他们拍的照片或者风景写真,并十分自豪于孩子独特的视角和细致的观察,这让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通过一门课程来帮助家长与孩子实现拍出更好照片的心理诉求。

而当我与几位家长交流时,我询问其对于开设幼儿摄影课的想法时,基本都得到了不可行的观点。原因是因为数码相机对于孩子来说,有两个难点——质量重和参数多,孩子不宜长时间携带且不易理解各种参数的认知和调节;而手机又太过于平常,随时随地都可以拍,拍不好也可以重拍,没有需要刻意学习的主观需求。而这些否决的观点更让我感觉到,一旦为孩子建立起这样一个平台,便是爆款。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摄影与技术无关,人们常以为技术是好照片的必要条件,其实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是审美。我在幼儿园和机构工作的这五年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审美培养越来越重视,可是却很少有课程可以真正提升孩子的审美,比如绘画更多的想象创造、音乐则是欣赏和技巧,而摄影中我认为有太多需要人去选择、思考、调整来表现自认为的美(或者是孩子认为的有趣)。

再者,空间认知——通过镜头中周遭人事物的具体观察,来更客观地认识他们,感受他们的大、小、远、近、高、低等等,把平常习以为常或是不起眼的物体当成需要可以深入观察的内容。

最后,语言表达——孩子需要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想法,拍摄的动机、呈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触等等。

另外,自信和成就感——可以通过展览等形式,认可孩子的作品,也就是肯定他们对周遭的认识,激励孩子更用心地观察生活,随时捕捉有意义的画面。相机手机只是载体,而眼睛确实他们最好的设备。这就是摄影把这些能力内化于心的过程。

而相机的选择,也从数码和手机的圈子中脱离出来,采用最耐摔且富有情怀的一次性胶片傻瓜机,每次只有39张,无法删除与重拍,便会使得孩子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快门。在胶片冲印出来之后的期待与喜悦,是数码无法比拟的。

关于课程的名字,我目前还是在思考中,想起一个酷一点的,类似视觉艺术这方面的字眼,而不是像“幼儿摄影”如此直白,还需要继续头脑风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