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事的顺序和学习的顺序,通常有一些人认为两者是一样的,这正是所谓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他们认为,你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实践,再总结提炼。不断循环,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这个观点,以前我是非常认同的,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和实践必须相辅相成。但是看过这本《好好学习》以后,发现作者对于这个观点,似乎有一些其他的,全然不同的看法。他的观点是:
总结不是实践提升的关键,反思才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人都知道,但很多空姐,很多水手,很多列车员行程何止十万八千里,他们的见识和水平都一定超过阅读者吗?那也未必,李公子在他的旅行文案中提到: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那么,这些见识是如何得到的呢?作者的答案是:提升自己思想的深度,让自己看待问题深刻又准确。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反思训练。
反思和总结,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人或许会说:
我当作者有说起什么花花呢!不就是总结嘛!
其实,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经常会把总结当成反思,那么总结和反思到底有什么异同呢?他们的侧重点非常的不同:
- 总结的重点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 而反思的关键在于对于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于总结来说,总结的是经验。即,做了什么得到了好的结果,做了什么得到了坏的结果。导致好结果的行为,要坚持,就是所谓的经验;而导致坏结果的行为,要提醒下次放弃,就是所谓的教训。
所有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直接导致事情的结果好坏而得出的。这是一种因果导向思维。这种方式对于直接的,可以得到立即反馈的事情来说,能起到很直观的修正作用。比如我们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导致拉肚子。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总结教训以后,就是——不吃不新鲜的食物。而很多事情并不是直接有唯一的,清晰的原因的,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这样的事情就需要反思了。
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做假设。他认为:
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先作出假设,然后采取行动,最后产生效果。
而反思的关键点在于:观察我们的结果,然后,根据我们的假设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反思校正。
提前假设这个事情的可能的原因,在行动后,根据结果,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反思校正。这里的假设,不仅仅是我们预设的,可能解决问题实现目的的关键点,或引发问题的原因。更多的是指:
**我们在开展行动之前,提前在大脑中进行的一个分析,判断基本框架。
这个基本框架有可能是基于事实表象,也有可能基于深度的挖掘,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后的结果,需要调整假设进行反思。这样,即便我们掌握知识有误,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去修正我们的假设。比如过去科学家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下落的速度快”,这是一个假设。伽利略用比萨斜塔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这个假设是错的。
- 总结则是告诉我们: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会同时落地。
- 反思则需要探讨的是:既然我们以前的假设不正确,那么正确的是什么?于是伽利略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成甲老师对于反思的作用,提出了三条:
- 一是发现知识的误区
- 二是促进产生新的知识
- 三是检验学习是新的知识是否应用。
反思的本质
对我而言,我认为假设的本质不仅仅是框架,而是我们隐含“三观”中的一种,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或者价值观。当我们面对如何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假设就是我们世界观的体现,当我们预判人际之间相处的问题是,我们的人生观在假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我们面临一些价值判断的时候,可能我们的价值观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而反思,和之前学习的复盘非常的接近,他是在一个全局的因素下进行框架整理。因为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一个基础的判断。那么,我们大脑解读的是我们当下看到的事实,随着我们行动的,进行不断的推进,可能我们的事实会不断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这种情况下,如果学会反思的能力,我们可以很快的去了解事物本质,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说:有一个开放的,敢于变化的心态,勇于改造我们的三观是掌握反思能力的关键。越是重要的复杂的事情,越需要反思来帮助我们总结提炼规律,以更好的掌握临界知识。
反思本身,可以通过从小事反思做起,进行练习得到提升。因为反思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技能。而技能,总是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更好的提升。
从故事中得到反思
大家可能都知道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
一个小孩在山坡上放羊,觉得无聊,大声的喊”狼来了”,大人们赶紧过来救援,结果他哈哈大笑,说:“我是骗你们的!”然后,大家就很生气的走了。结果有一天狼真的来了,他喊破喉咙“狼来了”,大人们也没有人来,结果,羊全部被狼吃掉了。
总结这个故事的话,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孩子们不要说谎话(因为说谎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但如果我们进行反思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 第一次孩子喊狼来了的时候,大人们的假设是:有人喊狼来了,那么狼可能真的来了,于是采取的行动是赶过去救羊。到了山坡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狼并没有来,孩子是骗子。于是他们产生新的假设就是——这个孩子说的话是假的,都不可以信。
- 因此第二次孩子再喊“狼来了”的时候,他们的隐含假设就是——孩子在说谎,实际上没有狼。结果,羊都被吃掉了,对这个倒霉的可怜孩子来说,损失了很多很多的羊,当然伤心,但是这些羊肯定不是孩子。对于大人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这就是把假设当做了客观事实,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
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是第一次遇到了孩子说谎的情况的话,我们应该要考虑到,一个单向目标的反馈,可能会发生谬误,这个谬误有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那么如果我们进行双保险,两个人进行观测,就会大幅度地降低这种误报的可能性。减少报警的误差率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本质,而不是考虑个人道德。
当我们校正了这个假设之后,我们随着而来行动,也会因此而改变,那么,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误报的可能性,才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作者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们在生活中作出决定,和在下棋时作出决定,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作出决策的过程是否合理,要实现的目标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考虑的因素是否周全的。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错误应用的知识,这种反思可以每天日常生活中就进行,比如说写日记。论语中说“一日三省五身”,其实这是一种反思的方法,而不仅仅在于总结。
因此作者提出了,训练反思的三个方法
-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 培养反思日记的习惯。
这是一种提升能力刻意练习的方法,就像拆书帮RIA读书法一样,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培养能力,以便今后应用到重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