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遇到的“表里不一”的人,脑海里还有读书时肆无忌惮的大骂的情景,年纪逐渐变大后,虽然不至于像年轻时那么莽撞,草率的给人扣上这顶大帽子,但偶尔还是跟自己嘀咕,“此人表里不一,不值得深交”。到了三十而立,自觉对人的判断,眼光无疑更火辣了,但已经很少对一个人有“表里不一”的宣判了。自己也偶尔想过原因,有二,见自己和度他人。
见自己 - 对自己坦诚了,就会越发看得清自己,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工作上,人来人往,自己也不会总会拿出真心,拍领导马屁,对客户恭维奉承,和同事嬉笑怒骂乱做风流,明明瞧不起但偶尔却也以身犯贱,倒腾一番。可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表里不一”的小人。夸奖,欣赏别人,与人相处多一点幽默欢笑是本事,也是一番善意。只不过自己从小沉默寡言,对幽默和欣赏的表达需要慢慢训练。所以自己能够原谅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这番情形,说不定也同样发生在别人身上,说不定那些所谓的“表里不一”也是尴尬的表达自己诚恳的欣赏和善意呢。
度人 -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总会有些缺点。但所谓看人要看全局,除了这些让你皮痒痒的缺点,我们还得看人家身上的优点。再者,除非是那些让我们愿意白花时间和精力的人,其他的人或者是一面之缘,从此相忘于江湖,或者是你擦桌子,他扫地,干完后各回各家,对这些人我们真没必要太过挑剔。
见自己或度他人,其实都是磨平自己的一点棱角,让自己不必太过纠结。不能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你注定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相处。
不过,世上还存在另一方世界,那里干干净净,没有凡尘俗事的牵绊,只有自己内心的万物生长,比如文字。看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本杂文集就格外有这种体会。
记不清从哪里知道的冯唐,脑子里对冯唐的认识就是一个之前做妇科大夫后来写小说的文学青年。这个认知至少是在参加工作前嵌入到脑海中的。工作后我做财务咨询,偶然听别人聊起这名字,说此人是个之前做妇科大夫后来又做医疗投资的文学青年。一次出差趁着登机前的二十分钟,自己逛机场的书店,赫然发现了冯唐的这本杂文集。血红色封皮上的中间位置,一张他本人的黑白照,因为是黑白照,所以瞧不出是白面小生还是黝黑汉子。书就摆在书店门口正中心的一张大桌上,周围摆的都是最近的畅销书,总之挺打眼。我随手翻了下封皮里页,发现了关于作者的介绍。“1971年出生于北京,诗人,作家,古器物爱好者,医学博士,MBA,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前华润医疗创始CEO,如今从事医疗投资”。当即,我买了这本书。以我的阅历,这些前缀对我来说足够牛逼。另外,我对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一直都格外好奇,认为这波人见证了中国最汹涌的一波浪潮,好的坏的。最重要的是,我对一个文学青年做咨询,做CEO充满了好奇。
“活着活着就老了”主要是冯唐40岁之前的散文作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想30到40岁这十年是一个男人最经世事的一个阶段吧,思想成熟了,已不再是横冲直撞的愣头小子;身上担子重了,工作上或许转换了身份,成了拍板签字的人;生活上或许有了妻子儿女,多了一家之主的责任。当然,三十而立的求索会在这十年逐渐深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很多想法或许会有很多的转变,然后慢慢的接近四十不惑。这本散文集还是能读出不同年龄段的冯唐的些许变化。
冯唐说自己喜欢文字和女人,我书中读到的冯唐也确实喜欢文字和女人。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在一周工作80小时之余,用挤出来的碎片时间写的,每篇文章大多1500字左右,评人论事,文字非常纯熟,写的也坦诚,好玩,值得玩味。冯唐读过不少书,文章旁征博引,造句老练,很有阅读快感。正如他所说。自己敬畏文字,才不会像那些靠图书封面卖书的“作家”为了版费而大书特书吧。说他的文章好玩,值得玩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态度,没有遮遮掩掩的搔首弄姿。说他坦诚,也是因为态度,特别是对人的态度。不是因为那些历史上早已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褒有贬,并非完人),而是那些或者还没有盖棺定论的名人,或者不知名的小人物。对这些人中的一些人物,一些态度,嬉笑怒骂的令我有些生厌 - 这人太目中无人。
爱女人,这更是跃然纸上。仿佛与他来说,男人对女人的那些生理冲动绘成了一副绵绵不绝的背景图,镶嵌在纸上,电脑屏幕里,书桌前的酒杯里或者窗户上,写什么都能引起内心肿胀,便能沾点荷尔蒙的味道。有一次和一个女性朋友交流最近正在读的书,那会我读真本书近一半。我对她说,这人太流氓了,不建议你读。(不过读到后面有些文章,明显感觉年龄增大会降低男性的荷尔蒙活跃程度。)
读完这本书,对冯唐越来越好奇 - 这人是在麦肯锡做管理咨询的吗?是创建过中国最大的医疗集团吗?于是就看了他的一些电视访谈。
看了他做嘉宾的锵锵三人行和奇葩说,以及他策划的搜神记 - 挺温文尔雅的一个人,说话挺真诚,没有文字中的嬉笑怒骂。
文字里和现实交流中的冯唐,让我觉得反差挺大的。
但这反差不是表里不一,文字是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人情,没有世故,你可以作为这个世界的中心肆意妄为。但现实这方世界,我们的生命因与他人的联系而存在着,我们因此要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待人处事。
但这两个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着的。文字的世界,于有些人是寻找宁静的一篇乐土,于有些人是施展天赋和才华的天地,于有些人是可与自己对话的一面镜子,是与现实世界有交汇的。
或许,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文字的这方世界,世上便能够少很多的“表里不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