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人问“《周易》是一本什么书?”

个人以为《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对《易经》,即《周易》为代表的“易学”,及其后世发挥、援引等,有一个非常精准的界定和概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话虽不多,却有点儿复杂,而且还有些绕!难免让初接触者多少还是有一头雾水之感觉,对吧?

因此,就《周易》本身而言,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宋儒下面这段话还是可以参考的:“《易》是道人事之书,阴阳消长,只是借来做影子耳。故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于阴阳消长处看的不明,是影子不真。若徒泥阴阳消长,而无得于切己之人事,亦属捕风捉影。”所以,面对它的繁复和含蓄的实践指向,清朝有见地的学者总结道:“大抵汉唐之《易》,袛成训诂;宋明之《易》,多簸弄聪明。训诂非《易》而《易》在;聪明乱《易》而《易》亡。”很明确,汉唐人谈《周易》,死抠字眼,过度解释,但还不离大格儿;宋明人自作聪明,随意发挥,出格成繁琐哲学!现代社会,个人的时间有限,除了搞《周易》史专门研究的,普通人谁去跳这种迷魂阵!

那么,有人会说,你用一两句话,干脆直接说《周易》这部书的本质是什么,不就得了嘛!我说,别忙,这用不着,也轮不到我来说,历史上有学者早就一针见血地反问道:“若《易》不关象,不知士子何取?不属卜筮,不知设蓍何为?”这回看明白了吧!《周易》是一部关于卦象和卜筮的典籍。

关于卜筮,在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出现了。到了周朝,由于“—”和“——”两种符号构成的八卦产生后,卜筮得到充分的发展。八卦重叠衍生出六十四卦;“—”、“——”阴阳符号催生出五行学说,进一步丰富了卜筮内容,给术数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后来随着河图、洛书方位,五行相生相克观念的出现,人们对星宿、四季认识的发展,植根于《周易》阴阳、八卦基础上的中国术数就日益系统化并自成一体了。尤其天干地支的出现并配合成六十甲子的运用,形成术数学框架中的一个有力支撑,到后世,不结合术数,空谈《周易》卦象、卦理,除了前述专门学者之外,就日益式微,最后基本绝迹。

术数的基本涵义就是: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时空、方位等等数理,来推测、审视天时与人事的发展变化趋向。这里的术,就是方法、技术;数,是指宇宙及人世的生灭规则,民间多理解为世事人的气数和命运。后来,除天文、历谱外,后世称术数者,一般专指各种迷信。按《辞海•术数》条目的界定,“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堪舆、占候等”,皆属其类。

术数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它们的本质、终极目的,还是预测。其原理依据不过就是,人为自然界天与地作用的产物,在时间和空间运动过程中要受一种“数”的制约,而这种“数”,通过人为的“预测”是可知,或可能知道的。至于这种“数”,有无规律可循?是否一种客观存在?存在形式是怎样的?是点?是线?是面?是力?是波?是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答案是根本对立的,现代科学研究没有,也不会有这个研究领域的。至于普通人,你要“宁信其有”,只要不触犯刑律和《治安管理条例》,应该没人理睬你……如果你“信其无”,只要行事端正,心地向善,我看也应该可以百无禁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生病住院,因为是慢性病每天只是输几瓶液体,大多时候比较清闲,遂决定趁此机会好好读读书。 前段时间,单位领导要求...
    精睿君阅读 8,226评论 9 12
  •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26)】——河图洛书 一、河洛概述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指...
    兴时态_198812阅读 3,649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75评论 16 22
  •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多少人为了理想和不甘选择了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我就是其中一个。 创业后,我由女人变成了超人,什...
    亦宝宝阅读 1,878评论 4 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6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