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急救包业务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全部是以OEM的形式,用白话文讲就是给著名品牌代工。
今年某一天在开晨会,领导就今年业务形式作分析,其中在分析作为业务员这一层面时,被领导一语中的,是否是合格的业务员,你在处理急救包业务,是否对急救包这块市场有所了解,你知道在国内的一个行情,国际行情又是怎样?
我无力以对,确实是一无所知。就像是一只一直只顾着寻觅一颗大树下草地上虫子的小鸟,不曾想过离开这棵树,在整个林子里面转转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林子?在那么多树底下,又有怎样各式各样的虫子?
紧接着而后的有一天,看到一起写作的朋友写了一篇原创文,题目是:复盘。我一下就被这个概念吸引了,从来不下棋的我,说来惭愧,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
复盘,就是这个词。复盘是象棋术语,指的是每次博弈结束后,双方棋手把刚才的对局再重复一遍。而引申开来,我理解的意思可以是结束一个项目之后,对其作一个总结归纳和分析。现在回顾起来,复盘这个功课我一直都做得太差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做。 我只顾着把事情处理了,忙碌得只应对着客户的邮件,没有停下来细致得回顾,归纳,总结和分析。 长久以往,很难获得积累和专业。
今天的重点是想简单作个梳理,急救包是个啥?
急救包,对于不接触这一块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最多只知道应急用。
急救包最早是仅仅局限于在军队,专业救护人,医院,红十字会等这些专业性强的组织里面使用到,后来慢慢对这类急救知识的普及,也是对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视之后,现在转而民用的也日趋多起来。
然而国内和国外的情况又大相径庭。
目前我负责主攻的是澳大利亚市场,就一个品牌的急救包,每个月基本上能维持2个平柜集装箱的货物量,数量大致在10000个。澳大利亚这个人口不多的国家,光一个品牌的急救包是需求量是这个数,足以可见,这个国家后者说是国民已经树立了相当高的自身安全应对意识。这些急救包中,有1/4的数量是培训包,也就是用来培训人员进行一些现场急救知识,而非是实际操作用的急救包。我从客户那里了解到,在澳洲,基本上所有的公司,工厂,乃至社区,都会安排类似这种急救培训,也有家庭妇女主动报名参加这种急救培训班。其中很大一部分得力于是政府的支持,免费提供这些培训。
急救包/箱,就是为应对各种场景中可能遇到的紧急医疗事故,所配备的各种医疗产品集中组装在一个合适的包或者是箱子里面。
澳洲市场,针对急救包,已经细分到,民用,军用,医疗用;主要是民用里面又分,家庭用,工厂用;家庭用里面,会有针对场景的,车用,旅行,家庭,船用,野营;针对用户的,儿童,宠物,老人;针对伤口的,扭伤,烫伤,等等。
在悉尼,很容易在各家超市,或者是药店找到各式各样的急救包产品,民众已经对急救包的需求例如是家庭必备品来操作,会自发看里面的配件是否有过期,定期整理丢弃,诸如这种意识。、
在德国市场,急救包更是针对不用场合用途已经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的配置。在日本,急救包市场也已很成熟,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急救包的配备,平均每几十米就有一个。
而在国内,还鲜有能找到急救包的超市,而且就是有,品种也相对很少,在上海那样的大城市的超市是否有配备充足,改天去找找。就在昨天,我问一个在武汉的友人,让她帮我留意那边的超市里急救包是否常见,这个姐居然问我要照片,说急救包长什么样子。好吧,默默发给她若干照片以供她参考。她也是正常大学文化,可是这急救意识也完全没有树立起来。
我在某宝,某东里面输入“急救包”,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急救包,销量最好的一个产品也仅有1739购买记录,价格是有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但若将中国几亿网名的数量来作基数,这销售比率足以能体现大众对急救包意识的淡薄。
国内汽车市场中,也只有中高档车型里面,才会配备车用应急包,也不能完全称之为车用急救包。
未完待续。
题外话,以上是这周作业,已经连续4个月半多了,好厉害,为自己点个赞,哈哈,也为我们那一伙8个写作的伙伴们点个赞,大家都加油哦,如此继续下去,一起成长起来,虽然起点是参差不齐的,我是垫底的那一个,那又如何,哈哈,坚持下去才是王道。真是不要脸呀,就算你夸我,我也不会开森的了。这个梗,拐得真是生硬,哈哈,安了。下周二交作业见。
真是奇葩了
2017年4月25日 晚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