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第二周…...第十五周,好像刚开学不久,转眼这学期已过完了十五周,前天和静雪老师谈到“你好,寒假!”的活动时,竟越发感到时间飞快,点开简书,看到自己上一次的简书更新是11月17日,才发现自己竟“荒废”了太多宝贵的时间!感叹之余,翻开书,拿起笔……
今天阅读的是施建珍老师的《如何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以乡村学校的一次野炊活动为例》,这篇文章我已不是第一次阅读,但不管读了多少次,我每次阅读都会被施老师的有心,用心,爱心而感动!
一、有心: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对于一个学前班的班主任来说,安全大于一切,一个没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挚爱的老师是不会主动去组织这样的活动的,毕竟,室外活动课没有室内课安全系数高!可是,是什么触动了施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该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1]读完这段话,我完全理解了施老师。如今的孩子,被长辈们的爱层层包裹,常常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得他们几乎失去了独立的机会和能力,尤其是学前班这么小的孩子,哪个家长舍得让他们劳动呢?所以就无法形成“在劳动中创造幸福”的观念。施老师正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也为了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在共力下享受集体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组织班里的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了一次野炊活动。
站在成人的立场,总是以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实则不然。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缘于妈妈的言传身教,我特别勤快,一次家中来了客人,见我扫地特别认真,就夸奖我,其实那次客人的夸奖带给我的幸福感远远超过我扫地的辛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幸福体验,让我在小学一年级时就能独立地把教室打扫的特别干净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小伙伴们的钦佩,或许就是这样的愉悦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变成了一个勤快又勤奋的人。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不会做事,有的还特别懒惰?我也经常听到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在家啥事也不做,懒得要命。当我一询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家长通常都会说:“家里也没什么活,不需要他(她)做,他(她)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不让他(她)干活,你还不生气,让他(她)干活,你更生气,因为他(她)干的活你都看不到,比如衣服洗不干净,刷碗不抹灶台等,总之,还不如自己做。”“孩子学习很辛苦,家里不指望他(她)干活。”每回与孩子们聊天,让他们在家多帮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孩子们也一脸委屈,说在家只要干活,家长就批评话一堆,像衣服没洗净,厨房收拾的不好,地没拖干净等等,大人们总嫌弃我们做的不好,可是他们又不愿给我们尝试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懒惰了。其实,究其原因,是孩子们没有体会到在劳动中创造幸福的滋味!而施老师开展这样的活动,正好弥补了这一课!“通过学生的自主劳动、自主参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真实的创造属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尤其在学前班开展这样的活动,意义非凡!也或许因为施老师这次有心的活动,就会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而这样的种子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二、用心:在活动中提升幸福指数
“幸福是多方面的,它既在于一个人能热衷于劳动并在其中成为创造者,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也在于这个人能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为他人创造美。”[2]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施老师充分认识到:班会是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活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施老师极高的班主任素养在班会中得以完美体现:成功地点燃了学前班孩子们对活动特别期待的幸福的火苗。看到孩子们热烈地讨论活动内容的照片时,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就特别有感染力,如果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童年,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幸运的事!
活动的完美开展,我读到了智慧的施老师。在“家校沟通,创生教育资源”中,施老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们表示理解,这样的理解是温暖的,也正是因为这份温暖,家校可能才会有真正的合作,而非彼此抱怨的敌对!在“分工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中,施老师的策划方案很完整。活动目标明确,活动依据与孩子现有状况紧密相关,活动内容适宜而丰富,活动材料准备与活动分工具体有条理,想想自己平时在活动安排中的粗枝大叶,又不善于整理材料,我真要向施老师好好学习。
施老师的用心还体现在她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其中,与家长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劳作,共同感受劳动的喜悦。“有意义的行动是主体力量投入其中的行动,是满足主体生命需要的行动。通过学生的自主行动,学生的期待和努力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情感和意志在行动中。”[3]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欢欢喜喜地带着活动材料回到学校的照片就足以看出这次活动的意义以及带给学生的幸福感。孩子们从策划、准备、同煮“幸福粥”、大家同欢乐,品尝甘与甜中,孩子们不再只是一个“看客”或“吃货”,而是创造幸福的一分子,这种成就感与幸福感的体验过程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不是亲自参与,也是不易感受到的,正是施老师的这份用心,让孩子们的童年有了一次难忘而又幸福的回忆!我想,若干年后,大家回忆起这段独特的时光,一定是满足的、快乐的、自豪的、骄傲的、幸福的!
三、爱心:在教育中创造幸福的源泉
施老师的有心、用心,缘于她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灵感,但我们往往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搁浅自己创造的想法,更多的时候不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而是我们习惯了用客观条件的不具备来说服主观上心安理得的懒惰!在很多时候,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状况,我也有过很多开展各种活动的想法,虽说自己也尽力做了一些,但也放弃了如果努力也可做到的一部分,现在想想,确实可惜!以后的日子,我会更加努力,尽最大努力,争取不留遗憾!
“劳动和知识对于确定人生目标有真正重大意义,劳动能给人以欢乐,充实人的精神生活。”[4]施老师用一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创造,体会到了自主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一堂看似简单的活动课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老师的爱心:对孩子的爱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份爱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原动力,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参考文献
[1][2][4][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M].肖甦,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63.
[3]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