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体现了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深邃思考。
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培训。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提升党性修养。通过党性教育,使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明确权力的来源和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回应人民期待,绝不能把权力作为“私有财产”,以权为荣、以权谋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业绩好不好,最终还得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强化事业观教育。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实践实干实效。干部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以实践实干实效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推动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