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奇葩说最新的一集,马东在最后结辨的时候说:“当我们说,你有错的时候,是要求你改。被要求的时候,就会说,你凭什么要求我。这个你和我之间,是社会进步的标准。说别人错了,是一种道德呼唤,是一种要求和希望。我们需要明辨的不是对和错,而是什么是我,什么是我们,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你。”
以前觉得在一段感情里学习到的是爱与被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觉得自己在感情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爱,而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而健康的亲密关系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边界和在此基础下共同去挖掘可以到达的亲密程度的可能。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做“自由的爱”,为什么要专门在爱面前加上自由,潜在的含义是爱有的时候会带来不自由。很多人的爱里充满了占有和控制,我希望自己成为你人生的中心,我要一个最字。
中国人对最的程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表述,叫做“忘己”。中国人所推崇的爱是含有忘己甚至舍己的因素,故而母爱要无私,“私”就是“己”,母爱因奉献而伟大;老师的爱那是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妻子的爱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体贴耐心……但是这样的爱,听起来就觉得不快乐。
我是一个女孩子,跟很多普通的女生一样,从小有着对爱情的憧憬,谈恋爱以后,发现男生跟女生不一样,他们最喜欢的是食物、性和安静。很多人都会在感情里听到另一半要求空间,要求自由。然后作为一个想努力不作的女生,我就想,不是说最好的爱情是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男人就像风筝,要收也要放。那好呀,我给你自由的爱。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在这样的想法里,我行为的落点是错误的,我不轻松也不快乐,因为我在逼迫自己给予一件我给予不了也没有资格去给予的东西。这样概念下的自由是要对方以某些其他方面甘愿受缚为代价的。在我爱你的关系里,不仅客体你是自由的,我作为主体更是自由的。比起给一个人自由的爱,更重要的是学会去自由地爱人。我爱你是享受不是牺牲,是快乐不是痛苦。不控制对方,不控制感情,不控制自己。比起给对方空间,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空间。比起给对方自由,更重要的是给自己自由。自由的概念只能对己,不能对人。我永远没有资格说给我的另一半自由,因为这是他生而就有的。
现在我发现我想要的感情是有己有私的。人要学会在感情里放过自己,学会在人与人的相处里放过自己。我们常常激励女孩子说要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要爱情大过天,不要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的全部。但具体到某一个煎熬的时刻,我们到底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我想了很久,发现最有用的一点是不要把对方的情绪当成自己的责任,他难过不是因为我,他沉默不是因为我,既然都不是因为我,那更不可能是因为不爱我了。而这里的背后最本质的是先接受一个真相,那就是我不是对方生活的全部与中心。那么同样,你所有的喜怒哀惧幸福与否也不都维系在同一个人身上,没有人会是你生活的全部和中心。爱情大过天永远只会是一种短暂的感觉,而不是生活的真相。
感情的事还可以中止这段关系,难的是血脉亲情,当一个女人说我不仅仅是某某的母亲,我更是我自己,我想为我自己活的时候,会有一大堆人跳出来,报以质疑,你不是个好妈妈,你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在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微博有博主发问,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去见你年轻时的妈妈,你会对她说什么?下面有一些热门回答,“别嫁我爹你会辛苦的”,“别结婚去追求梦想”。一个女人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更要明白自己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我一直很幸运自己有一位不完美且绝不追求当一个好妈妈的母亲,导致我对母爱的理解就是,我是你的母亲,我爱你,我希望你过得好,如果你需要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但如果你过得不好,这不是我的责任。我们不需要去追求当一个所谓的好妈妈,只有你的孩子能评价你是怎样的妈妈。
我想了很久,是不是健康的亲密关系到最后还是学会面对与自己的关系,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究竟想要什么,究竟想做什么,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互相绑架。别人的人生好坏,可以参与,但不能干涉。如果自己过得不幸福,那不是别人的责任,是我的路,我自己去改变去挣脱去走到阳光面前让它照到我。
在上文中,我写了很多什么是“我”,因为我发现只有想通了什么是“我”,我才会去尊重什么是“你”。只有明白了什么是我的人生,才会尊重什么是你的人生。懂得什么是“我”是独立意志的觉醒,懂得什么是“你”是社会进步的标准。我给不了我爱的人自由,因为自由从不来源于别人,我尊重他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