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你来了
成长路上与你相伴,是我最大的幸运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对孩子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期待:
积极主动的读书、写作业;
欢脱的在大自然中探索;
拥有健康的体魄;
面对挫折有强大的内心;
自信满满,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我最期待我的孩子成为充满希望感的人。
阅读过昨天文章的朋友已经知道,希望感包括:意志和策略;并且在测量希望感时,可以测量两个方面,一种是特质的希望感水平;一种是状态的希望感水平。
众多心理研究发现,希望感对于我们整个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与积极的人生收获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也发现希望感与较好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希望感强的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要更好,而且获得的学位要高一些。
希望感强的人,智商也要高一些,产生不同想法的发散性思维也要强一些,并且更加负责任。
希望感和较好地适应水平也存在正相关。研究发现有较高,希望感水平高的人能够记得更多的是正面评论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正面事件,而那些希望感水平比较低的人,记得更多的是负面评论和负面事件。那些希望感高的人通常有比较高的自尊水平儿,希望感也让他们对目标充满了激情,而不是恐惧。
高的希望感水平与一个人的健康还有密切相关的关系。希望感水平高的人对痛苦也有更高的容忍水平。
因此,培养孩子的希望感便成为我的首要关注点。
因为希望感不仅让孩子有行动的动机,更指引孩子采取行动的方法。
那么,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希望感呢?
第一,身教重于言传。
昨天文章发布以后,有很多家长留言说,我就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人。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也会受到你的影响。因为经常得到阳光照耀的植物,必然养分充足,充满向上生长的希望和动力。
如果家长本身就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却希望孩子能够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个完美的形象,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双向养育里讲到“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成长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的责任”。
尤其我们父母要首先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希望感满满的人,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养育我们的孩子。
昨天给大家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
第二步,多向希望感强的人学习。
第三步,心动不如行动。
第四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者,能够做到以上这些,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也成为富有希望感的人。
第二,发现孩子有点,赞赏是希望的来源。
如果孩子天生性情比较内向,适用性也比较弱,那么我们就需要发动智慧,不断提升孩子在“状态中的希望感水平”。
当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某件事后,我们要及时的给与反馈,发现他的优点并给他赞赏鼓励的言语。
“宝贝,你刚才真努力,你肯定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并且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是有用的,进而体会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赞赏还是对孩子尊重需求的满足,一个得到充分尊重的孩子,才能更有希望感和自尊。
第三,在错误中发现希望的种子。
希望感包含意志和策略,策略就是我们达到目标地行动和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够保证自己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是否是最适用的,孩子也同样如此。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时候,由于他的身心发展远没有我们成人成熟,也许采用出现一些不符合成人期望或规范的方法。
如果我们总是不断地去纠正他,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的自尊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便会受到打击。
在试错中学习,反而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我们能够从结果中学习,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更有效的方案。
我们要勇于让孩子去尝试,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哪一个尝试才是错误的。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给予他赞赏和鼓励,便是给他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失败后便万劫不复。
这也让我想起来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鹬》中,妈妈对孩子的那种宽容和鼓励,不觉动容。
一个有希望感的人,一个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自己的目标,并愿意为之采取行动的人,就像温暖的阳光从内心生发一样,将会不断照耀周围的人,给他们带去光辉和能量。
你是愿意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还是阴霾?
It's all up to you 全由你决定!
3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0天(闰年第8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5天。
这一天多为“春分”。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性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其重点是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其正式引入中国。
全美最著名儿童睡眠和发展研究专家维斯布朗博士指出:健康的睡眠习惯才能养育出快乐健康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PS:喜欢就分享,支持就点赞。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快来鼓励我吧!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良耳
山东妹子在北京,北师大教育学硕士毕业,
一直走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心灵成长的路上,
现在是双向养育践行导师、心理咨询师、
沙盘咨询师、禅绕画分享者、儿童情商指导师
愿意和你分享养育、成长和禅绕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