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00《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第九章(三)

语义不明的三种形式


本章第三部分主要讲“谓词含糊”可能会导致的两种谬误:

一、合成谬误

二、分解谬误

让我们先来看看“谓词”的定义:

一个陈述的最小意素是词项或者概念,分为两类:用来谈论个体事物的单指词项,和用来把性质或者品质归于某个事物的泛指词项,例如高的、假设的或者哲学家。泛指词项可以做逻辑意义上的谓词。在许多情况下,指派一个谓词就是描述某事。

酸不酸爽?

那“谓词”到底是什么呢?

就尼玛是“主语”好吗!

说人话不好吗?

来看这个例子;

前提:她脸上的每一个五官都是好看的。

结论:她的脸是好看的。

前提里,“她脸上的每一个五官”就是谓词,而“好看的”是赋予谓词的一种属性。

结论里,“她的脸”是谓词,同样“好看的”是赋予谓词的属性。

而合成谬误就是:

误认为整体里每个个体都拥有的属性可以等同于整体的属性。

以上论证的前提为真,但结论为假,人脸的好看与否除了取决于五官,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比例、皮肤状态,发质发型等,五官分开来看都好看,合在一起防盗避孕的例子并不在少。

而分解谬误就是把这个过程反过来:

误认为整体拥有的属性可以等同于整体里每个个体都拥有的属性。

例如:

前提:我们的国家很有钱。

结论:我们国家里的每个人都很有钱。

你随意感受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