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得到例会讲的是这个标题,我看标题觉得纳闷儿。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每天紧绷着自己?打仗那可是耗费时间,耗费精力,争分夺秒,丝毫不能松懈的事。长期这样,人不得疯了吗?
就像高考,四六级考试一样。人在那种紧绷的状态下度过几个小时,等结束的时候人会感觉筋疲力尽。人的精力是有极限的,强大的负荷的状态下人会倒下。
那他们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技术部门的快刀强调了下他的认识,他的团队要发布一款新产品。他下的指令不是你们要快点做,我们尽快发布。而是规定一个时间,比如,两周后必须发布。
两周后,不管产品进行的如何。做的怎么样了,都要发布。至于会面临什么问题,那是团队之后要面对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像打一个战役时候,约定几点,几个小时必须攻下一个山头。有了这样的硬性规定,部队才能更精准的协调。才能不惜一切的去完成。
我想到了一部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上的一个片段。
前头部队要扫除一片雷区,为部队发起总攻做好准备。由于受到对面敌军干扰,排雷进展缓慢。眼看就要发起总攻了,连长做出了一个决定,“滚雷”。
滚雷的意思就是,战士们排成一排,成排的滚动,用身体去排雷,用生命为大部队打开一条路。
那个场景觉得很震撼。当时很不理解,为何要做出这般自杀式的行为。现在有点明白了,如果不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任务。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先头部队,后面的大部队也会受到巨大的损失,甚至整个战斗的全局部署将会失败。
我们规定一个时间节点,随着时间的临近,那种紧迫感会让团队的每一个人更加全力以赴。形成一种倒逼的态势,促使团队动用一切力量去完成,与他人去协同。从而形成一种在关键节点的爆发力。
传统的都是领导去督促,每当大战在即,焦头烂额的往往都是领导。下面的员工忙做一团。
团队的员工里,会出现一种表演式的敬业。你看着他很忙,也会用功,却产生不了什么好的结果。
把边界确定,时间到了,就要一个结果。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自发的动起来。
说到双十一,这就是一次测压。
测什么,测电商的能力,测快递的能力。
就在那一天,几亿人同时涌入电商平台,谁能做到不瘫痪,谁能顶住,谁就是赢家。做不到的只能被淘汰。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做到极致,挑战极限。
同样,快递行业,几亿包裹如何快速发出来,能不能不积压。都考验着他们。以前还出现包裹堆积如山,10天20天都收不到包裹的现象,如今却少看到这样的新闻。
有这样的活动,不断逼进能力的上限。能做到的会一直做到,做不到的肯定会逼着自己更新改进。
最后罗胖谈到他对打战役的看法,就是协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
他觉得这个时代,人才是最好的工具。
人们往往觉得机器才是好的工具,好用的手机,计算机,软件等等。你会发现,一旦你习惯了某种强大好用的工具,你会变的狭隘。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愿意去改变。
用惯了苹果产品的人,是不愿意去用其他产品的。不是说其他产品不好,而是苹果好用,就会本能的排斥去了解其他产品。
高速发展的今天,随时时间的推移,苹果会不会下一个诺基亚呢?
人自带复杂性。
他人能迅速帮你扫除你的盲区。
他说他写稿的事。写稿的人有个通病,那就是爱拖延。
而机器对这个帮不了什么忙,而人可以。
他的助理就一直催稿,怎么催的呢?一直盯着他看,看到了凌晨三点。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虽然他是老板,她只是他的下属。但是老板要脸啊,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得不完成写稿了。
为了让他早点交稿,小助理每天买包枣放他的办工桌上。
谁能帮你消除拖延,答案就是人。
人有纪律。
只要人成立一个界面,互相之间就成为你的约束机制。
而机器只会让你更适应,更沉迷,让你用的更轻松。舒服的方式不愿意放弃。
抖音就是例子,你命令自己只看十分钟。结果等你退出的时候,你发现两个小时过去了。
人是最精准的机器。
当你来到公司,一进屋看到一屋子的同事,你通过氛围就能看出来,这里人高兴不高兴,肯定能感觉到。
而机器不能。
如何长期把这家公司运营下去,已经是400人的团队了。靠灵光一闪的灵感是不可能的了,那靠什么呢?靠“系统”
凭借系统去做选择和判断。系统会帮助一个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避免掉很多情绪化的状况和草率的决定。
一个公司形成系统的标志是:在公司内部,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工作方式,大家都会采用相同的工作方式,然后产生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结果。而且,有了系统以后,只要按照系统走下去,结果都会是80分以上,不会出现20分、30分这样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当然,如果你能力突出,也可以做到100分。
说到底,系统的搭建还是靠人。
最好用的工具不是强大的计算机,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