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云笺解说红楼的简书平台,从今天开始,我在这里为大家解读《红楼梦》里那些作者暗示的情节和隐藏的深意,同时也将在未来为大家揭示《红楼梦》那谜一般的真结局,希望大家喜欢!
薛宝钗入宫待选之谜
很多人都知道,薛宝钗一开始住到贾府,就是因为一个完美的借口,那就是进京待选,可是这件事到最后又没有下文了,最后薛宝钗还嫁给了贾宝玉,因此一般读者都会判断薛宝钗进宫待选的事黄了,最后没能进宫,退而求其次,嫁给同为四大家族的贾宝玉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我们也能从种种迹象上判断出来,以薛姨妈为首的金玉阵营,其实为了能够促成金玉姻缘,还谋划了很久,甚至不惜暗中挑拨中伤林黛玉,致使林黛玉含恨而亡,为金玉姻缘清除了最重要的阻碍。并且为了能够成功,薛家母女也长期住在贾府,以便最后成事。这就给我们了一个疑问,究竟薛宝钗是怎样待选,又是怎样失败了呢?作者在原著似乎根本就没有提及。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关于宝钗待选,一开始作者是这样描绘的: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甲戌侧批:一段称功颂德,千古小说中所无。】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行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正择日一定起身,不想偏遇见了拐子重卖英莲。
这里宝钗待选之的细节就交代了这么一句,而此后再无任何呼应的文字,这实在有些奇怪,究竟选成未成,未成为什么薛家母子三人不打道回府回金陵去,都没有再交代,在后面的章回里,作者有写到薛宝钗亲口说道: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虽然是奉承话,但是却透露了薛宝钗已经来了好几年了,什么样的待选,需要在京盘桓好几年也没有一点消息呢?就算是选不上,也多少有点动静,宫里来人得来相看,教导,答复等等,但是却一点这样的交代都没有。并且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说明这事早就不可能成功了,也就是说,八十回后的情节就算我们不知道,也可以推断出未来不会再有跟入宫待选有关的交代了,因为这事情早就黄了,日后也不会再有什么消息了。
我们还是从上面那段引用原文说起,这段话只交代了一句薛宝钗,其他都是说薛蟠,并且主要是为了说明薛蟠的那件人命案的,说明薛蟠根本不在乎人命案,早就打算要进京了,并且行李早就打包好了。但是我认为,这段话明是说薛蟠,暗里却主要是说宝钗的。因为这给我们明确了一个时间点,薛蟠葫芦案之前宝钗就打算要进京待选了。
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这么重要呢?因为我认为薛蟠案后,宝钗就没有理由再进京了,然而她最终还是以进京待选的名义进京了,并且名正言顺的住进了贾府。但细究之下,还是很奇怪的。为什么说葫芦案会导致宝钗没有理由进京呢?这是跟贾雨村对葫芦案的最终判决有关的,贾雨村固然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徇情枉法的判决,可是表面上,薛蟠还是犯了死罪的,只不过贾雨村按照门子的指点说:
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症,被冯魂追索已死。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胡乱判断了此案,这样的判决只说薛蟠被冯渊之魂追索暴病而亡,并没有说薛蟠是无辜的,他依然是一个被官府认定的杀人凶手。这也就意味着,贾雨村将此案的卷宗上报给朝廷的时候,薛蟠在案情汇报里是个未及审判被自己打死的受害者冤魂追索暴病而亡的凶手。凶手的罪名如果坐实且需要上报朝廷,那么薛宝钗就是杀人凶手的妹妹。就算薛蟠逃得刑责,在一开始就已经连累了妹妹入宫待选的事情,何况,本来薛家只是商人之家,在封建时代地位比较低,如果说薛蟠打死人之前,薛宝钗入京待选还有点渺茫的希望的话,在薛蟠打死人之后,在我看来就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了。换句话说,薛宝钗从一开始进京到之后数年住在贾府都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是,薛家母女却是用这样堂皇的借口进京了。
进京以后的情况,依然令人觉得十分可疑,起初薛蟠不愿意住在贾府,害怕拘束和亲戚家长辈的管教,且看原文:
(薛蟠)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他母亲道:“何必如此招摇!咱们这一进京,原该先拜望亲友,或是在你舅舅家,【甲戌侧批:陪笔。】或是你姨爹家。【甲戌侧批:正笔。】他两家的房舍极是便宜的,咱们先能着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岂不消停些。”薛蟠道:“如今舅舅正升了外省去,家里自然忙乱起身。咱们这工夫一窝一拖的奔了去,岂不没眼色。”他母亲道:“你舅舅家虽升了去,还有你姨爹家。况这几年来,你舅舅、姨娘两处,每每带信捎书,接咱们来。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咱们且忙忙收拾房屋,岂不使人见怪?【甲戌侧批:闲语中补出许多前文,此画家之云罩峰尖法也。】你的意思我却知道,【甲戌侧批:知子莫如父。】守着舅舅、姨爹住着,未免拘紧了你,不如你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甲戌侧批:寡母孤儿一段,写得毕肖毕真。】你既如此,你自去挑所宅子去住。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甲戌侧批:薛母亦善训子。】你道好不好?”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
这里表面上仍旧是说薛蟠,实则重点仍在宝钗进京后的落脚点,薛蟠不愿住亲戚家,恐人约束,但薛姨妈却十分执拗,一定要住亲戚家,甚至不惜让薛蟠自己住外面,都一定了要带了宝钗住亲戚家,并且,前面虽然也说了有王子腾和贾家两家可选,到最后目标却直指贾府,薛姨妈直接说:“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且脂批也明点出舅舅家(即王家)只是陪笔,姨爹家(即贾家)才是正笔,也点明了薛姨妈的心思。这段话里还透露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贾家姨娘即王夫人每每带信稍书要接他们去,去了贾家姨娘也会苦留他们。这说的不是亲戚之间的客气,而是王夫人的真心实意。
王夫人应该是早已同薛姨妈书信中暗中商定,让薛姨妈带着宝钗住进贾府,目的自然是为促成金玉姻缘,入宫待选从一开始就只上京的借口,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后文,连一丝一毫入宫待选的消息也未曾提及,也不像有些专家考证的那样,在后来,宝钗发怒开始怒怼贾宝玉的时候才待选失败,而是从一开始就是奔着金玉姻缘而来的,也是王夫人张开双臂欢迎他们来的。
个人认为,王夫人未必真心有多么嫌恶林黛玉,她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如果自己的儿媳来自自己亲姐妹的女儿,这个女孩本身身体健康,外貌才学原本不错,性格各方面又符合封建大家庭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她肯督促宝玉上进,对王夫人来说都是利益最大化,且林黛玉身体不好,性格孤高,又不肯像宝钗那样天天劝宝玉,并且林黛玉一进府就与宝玉耳鬓厮磨,十分亲近,以王夫人的立场来看,宝黛之间这样的关系并不有利于宝玉未来的前途,宝钗这样的儿媳显然要优质的多,所以才下定决心要促成金玉姻缘的。并且王夫人捎信要请薛家母女进京,还与她跟贾母的暗中角力有关。
林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让宝玉和林黛玉住在隔壁,两人自幼亲密无间,林黛玉的母亲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很显然贾母的意图就是未来将林黛玉许配给贾宝玉,可是王夫人在林黛玉进府那天,对她说: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彼时林黛玉刚进贾府,王夫人对林黛玉并不了解,也不会因为单纯的不喜欢林黛玉而让她远着宝玉,我觉得这话应该还是作者借王夫人之口对读者的暗示,暗示未来王夫人出于自身的种种利益和打算不希望林黛玉亲近贾宝玉。并且这句话起头还有一句“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说明宝玉跟黛玉日后亲近是王夫人最不放心的一件事,大概也是因为王夫人后来看到林黛玉跟贾宝玉日渐亲密,贾母又十分支持二人,所以王夫人才多次写信,接薛姨妈母女进京住进贾府,而能与贾家联姻,却也正是薛姨妈求之不得,所以她进京以后,死活都不愿意跟薛蟠在外面单住,哪怕薛蟠一个人在外面住,她也要带了宝钗住进贾府。因为如果薛姨妈是真心为薛宝钗待选进京,根本就无需一定要住在贾府,毕竟住在亲戚家多有不便,如果是为了让贾政拘束薛蟠,可是她又明确表示,就算薛蟠单独住外面,她也要带着宝钗住进贾府,由此便可以看出薛姨妈的目的和宝钗进京之前待选之事就已经不成了的事实。而薛家母女一进贾府,金玉之论立即甚嚣尘上了,而这却是作者明确告诉读者,都是薛姨妈给王夫人说的,宝钗的金需要有玉的来配。这其中的暗示可以说是十分明显了,既然是要待选,为何一进贾府,林黛玉便如临大敌,且金玉之论传遍贾府,真心待选就不会对王夫人说那番话,制造金玉姻缘的舆论了。
而王夫人的这般行为毫无疑问被贾母看在眼里,心知肚明的贾母明面上不说什么,表面上还不断的夸宝钗,却每每暗中抵制金玉之论,到最后,甚至指桑骂槐,在鸳鸯抗婚一节,贾母借机当面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就是贾母对王夫人姐妹暗中谋划金玉姻缘的直接抵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的进京待选,实在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假设,目的只是为了让宝钗能够进京并长期住到贾府,最终促成金玉姻缘。一个看似完美,却被贾母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声明:本文为本号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