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攒了一堆事,心里牵挂着,知道要去做,却迟迟无法行动,找各种琐碎的理由延宕。
随着拖延日甚,焦虑感增加,心理压力升高,行动上却仍如瘸腿的老牛,有心无力。正迷茫时,听了《伯凡非常道》中吴伯凡讲的“心智的带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何谓“心智的带宽”
带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通过一个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或者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能通过的最大位的数据流量。
带宽这个概念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说用来考察我们的思维,指代人的大脑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够处理信息的总量。我们的大脑的认知能力、专注程度、控制能力同样有一个“带宽”的最大值。如果超过了大脑同时处理信息总量的最大值,我们的大脑同样会出现带宽不足的问题,工作效率也会严重地下降。
当大脑带宽承载了过多的信息时,就会像道路一样出现严重的“堵塞”。这种堵塞会使我们的认知能力、思维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严重下降。同时还会大大削弱我们的自控能力。
待写的文章,活动的推广,学习计划的完成,孩子的教育,家里的琐事,乱如麻的信息拥堵在我有限的心智内,让我不知何处下手,只能任焦虑潜滋暗长,一味拖延。
我们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拖延症,拖延症有很多的成因。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因,就是由于我们要处理的事物过多,导致我们的思维和情绪经常会进入到一种倦怠的状态,这种倦怠的状态导致了我们的拖延。举个例子,一个生活很讲究每天都要用牙线来清理自己牙齿的人,当他忙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时候,肯定会很自然的产生一个念头:算了吧,明天再用牙线来清理牙齿。这就是由于生活上的倦怠而产生的拖延。
最近对“由于生活上的倦怠而产生的拖延”深有感触,在忙碌了一整天,身心俱疲之后,只想快快上床,很难有勇气再去打开电脑写点东西。
休养生息是自然之道,当身心达到某种负荷,拖延其实是一种自保反应,防止因过大的压力而崩溃。然而,越努力的人越容易对“拖延”产生自我批判,从而引发内疚、焦虑,甚至是罪恶感,结果导致心理能量进一步耗损,更加失去做事的心力。
生活中要处理的琐事越多,压力越大,越需要强打精神,勉力为之,时间久了,自然会疲于应对,以致于很多重要但暂时不紧急的事情被排挤到日程之外,由此甚至失去个人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心灵的成长其实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既需要金钱的支持,也需要大把的时间,更重要的是需要心智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敞开来接受那些并非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时间的穷人”VS“金钱的穷人”
穷人由于生活所迫,操心的事情要远比富人庞杂。日常的琐事分散了穷人很大一部分的注意力,这使得穷人对本来并不难做到的事情也采取一种不耐烦、不讲究的态度,自控能力就会严重地下降,事情也“自然而然”地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
所以有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专家认为,生活中实际有两类穷人:一类是金钱穷人,另一类是时间穷人。当然我们通常说的穷人都是金钱穷人。事实上,在当代贫穷更多表现在时间的贫困上:在特定的时间内,要操心和处理的事情太多,远远超过了大脑带宽的承受能力,产生一种对时间的匮乏感。
不知不觉,我就沦为了时间的穷人,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倏忽之间一天就过去了,待办的事情却越积越多,牵牵绊绊横在心里。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总感觉忙忙碌碌,身不由己。能量状态高的时候,三下五除二,一切不在话下,状态低迷时,便有点疲于应对,处理事情的效率也会显著下降。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都在讲如何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如何达到满负荷的工作。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会导致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就是当闲暇感和充裕感稀缺,紧迫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的时候,我们的认知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会严重下降,我们大脑运行会严重减缓,甚至是出现故障。
李笑来说,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要管理或者说要升级的,其实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每个人都有不得不面对的外部环境,与想做的事情相比,时间总是不够的。但事实上,对时间的匮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主观的感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便有机会去做一些调整,在生活中创造出闲暇感。
我们心智最大的敌人就是那些无用的念头和思维,它们占据了宝贵的思维路面,导致严重的心智“堵塞”。这种堵塞状态让我们产生一种时间的贫困感,而这种贫困感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特性,最终会让我们的做事效率越来越低,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人。所以时间的贫困感会很自然地导致金钱的贫困感。让我们从一个时间上的穷人变成金钱上的穷人。
让我们的心智带宽不要被那些无用的东西所占据,而要以一种无畏的心态去舍弃生活中很多不产生价值的东西。
带着觉知盘点一下,就会发现的确是很多无用的念头和思维在占据我们的头脑。刚坐下来要认真工作,就想起收到的微信还没回,拿起手机一路刷屏,又被标题党文章吸引住,好不容易放下了手机,才意识到该喝点水了,走去倒水的路上,难保不被其他的事情又牵扯了去......在芜杂的念头驱使下,我们节外生枝地干了一件又一件琐事,却把真正要做的工作一拖再拖。
李笑来在得到APP《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中指出——“注意力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
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知道,细思极恐......头脑里那些飘来飘去的念头主宰着我们的行动,燃烧着我们的生命,我们却甚少觉知。
《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卫·梭罗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一个人的富有程度是与他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肯舍弃,那么即使他囤积了一些财富,却依然会被生活所累,依然是一个穷人。
我们在自我管理的时候也应该做一个富有的人,而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就要让自己学会舍弃,让自己体会到一种充裕感、闲暇感和自由感。永远给自己的心智带宽里留出一部分闲置的空间,这种闲置反而会让我们的心智带宽,以及我们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要做到舍弃,需要“放弃部分的安全感”,若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怕错过,心智带宽便很难留出闲置空间,也就很难跳脱出匮乏、焦虑、拖延的怪圈。
正如李笑来提醒的,“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记得去别的地方找钥匙。”与其费力地“战拖”,不如返归内心,去觉知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泡沫”,果断地挤掉它,把注意力拉回到真正有利于成长的事上。
同时,也要时不时地给身体和心灵放放假,感到疲累时,允许自己适度地“拖延”,给身体恢复的机会,等攒足了劲儿,再重新出发。而心灵也可通过对美的发现得以滋养,正如此刻阴郁了很久的天空难得地露出了红晕,一轮落日挂在西天,淡淡的喜悦正穿越云层,浮上心头。
此文引文部分依据吴伯凡老师语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