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h之第六十八天复盘

昨天睡前听了一本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上海孤儿》。


本作品,以“上海孤儿”为主见,讲述了他从小失去父母,而后又去寻找父母的故事。依我之见,这本作品主线可以说是“归属感”。


主人公的父母来自英国,而后来到上海发展,而后主人公就在上海出生了。拥有父母疼爱的生活是每个小朋友的向往,同时家境富裕就再好不过了。当然,本作品的“孤儿”就是这样幸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9岁时,父母接连失踪,而后他爸爸公司的老板把他送回英国,交给他姑姑照顾。到了1937年。中国全国抗战,他回到了中国,开始寻找他的父母。


虽然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侦探小说,但是他其中包含了一条情感基调,也是其他侦探小说所缺少的,那就是“归属感”


“归属感”,通俗一点,就是“安全感”。我们常常会经常讨论到,大部分女生都会说“我没有安全感”,有时候想想,为什么是女生而不是男生没有安全感。当然,生理特征和社会定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国,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小时候,可以说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于父母把更多的关爱给了哥哥或者弟弟,女生得不到她们想要的关爱,就会造成她们对温暖的渴望,这样的一种缺乏,即使长大也很难缓解,除非让她们遇到特别给予温暖、特别信任的男人出现。


从主人公身上也可以看到,他的归属感是产生于父母,留存在上海,而几十年之后他又回到上海,寻找那份归属感。这也可以说,归属感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爱看书,杂七杂八的书,拿到手上就能逐字看完。甚至字典都能慢慢翻阅,记得小时候,特爱大辞典,都赶的上我半人高了。 ...
    a749017c4755阅读 2,750评论 0 0
  • 加入“改变会”后,最期待的就是每个周日来自辉哥和彭萦姐的语音邮件了,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V们的分享总...
    舒小曼阅读 2,338评论 5 11
  • 文| Josie 预热阶段第二次任务来啦! 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复盘和输出,所以让我们...
    JosieQiu阅读 1,924评论 0 0
  • 文/斯云 已经快要干枯的心灵何时才能聆听梦想绽放的声音 拥有别人倾慕的一切却不曾拥有自己渴望的丝毫 想一展宏图的白...
    斯云阅读 877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