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中学心理工作坊学期总结

王秋霞中学心理工作坊学期总结

中学心理工作坊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经历了一些挑战,也有一些收获,仍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昨天下午和王晓琳老师用了1个小时,交流了工作坊的组建及维持,整理了几下几点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参加工作坊的目的、期待导致参与度不一。

本工作坊成员来自两个学段,合并之初就遭遇挑战。部分成员加入动机可能出于骨干教师的考核要求或者其它,且基于各种上课、开会等原因,难以保证出勤和参与。

2.因为学员的研课水准参差不齐。

受济源市心理健康队伍整体情况限制,参加人员力量薄弱,部分学员因为缺乏授课经历,没有做好研讨准备,在研讨中是观望态度。

3.缺乏工作坊的整体长期设计和激励措施,导致工作坊成员缺少主动分享的热情。

4.因工作坊的研讨频率有限,且受疫情和地域影响,线上线下的研课难以确定内容和形式,效果受影响。

二、]整改方向:

1.牢记工作坊的目标,重新进行工作坊研讨的整体部署。

王秋霞中学心理工作坊的研究方向是“中学心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主题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心理课教学研究”,目标成果是学历案集,并获得第一手的课程实践成果资源。

2022年的整体设计方案以《42堂心理必修课》为基础,实现学历案的探索与实践。

2.打开教研大门,吸纳目标一致的成员。

基于此前积累的全国心理教师资源,重点邀请高校专家顾问,邀请来自全国的一线教师团队,再邀请一些各地班主任(提供共性问题或案例进行课程开发),吸纳和筛选目标一致的成员在一起进行深入的碰撞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进行成员流动管理。按照签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成员的流动管理,优胜劣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