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青年毛泽东就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了各种政治活动。
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霸中国,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实现其复辟称帝的美梦,竟准备接受日本的要求。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中国内忧外患交加。青年毛泽东的心中十分悲愤,便借吊唁亡友易昌陶,吟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他写道: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青年毛泽东既痛亡友,又伤国难,更感生者责任之重大,还写了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 会 有 役 , 奇 花 初 茁 , 特 因 君 去 尚 非时。”
5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签订“二十一条”。
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于5月9日接受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袁运动。
湖南一师的师生们也积极投入到这一运动中。他们编印了 揭 露日 本 侵华 和 袁世 凯 卖国 罪 行 的《明耻篇》一书。青年毛泽东在其封面上,挥笔疾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这年从夏天到冬天,青年毛泽东都在一师校内外为反袁斗争而奔走呼号,即使暑假期间,他也以大部分时间住在长沙,不停地演说,写文章。
青年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期间,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1915年秋,他担任了一师学友会文牍。10月,被选为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这是学生首次担任这两个职务,在此之前,总务和各部部长均由学监和教员充任。
青年毛泽东在学友会工作期间,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杰出的组织才能,为同学们办了很多实事,为学校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是他主办的工人夜校,为提高学校附近产业工人和校内工人的政治觉悟与文化水平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