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聊,有位同学约稿,说写一篇《乡愁》有若干稿费。何乐不为之。
所谓乡愁,是对故里的思念。我要写的乡愁,是对旧日友谊的怀念。便从这种同学说起,姓杨,现在大家叫他杨行长。我和他在上大学之后有过非常热烈的书信来往。那时没有电脑,没有微信,同学之间来往无非就是书信。但有些同学之间没有书信往来,是因为厌倦了应付高考的作文,恨不得高考之后马上扔笔,哪里还想卖弄什么风雅。我却和他有热烈的书信来往的原因现在想来,有一部分是感叹大学不如意为赋新词强说愁,另有一部分是心底里仍然有残留未灭的文青火苗。
我们班有几个人,平时成绩不错,高考没考好,他就是其中之一,没上本科,我呢,虽然侥幸上了一个本科,却读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俩个人都因不能拯救世界而成天发愁,于是便无愁不谈了。二十年过去了,(哇草,这么久了)。俩人的书信我都丢了(对不起,杨行长),太可惜了,现在只能靠回忆。我记得俩人在信里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介绍一下各自学校的情况,然后再抱怨几句;俩人的最新状况,然后又埋汰一下自己。有时互相寄相片,我收到过好多张,但我寄出的不多。与我相比,行长在大学时非常地努力,毕业时基本也把本科课程修完了,有时还去隔壁大学上自习,珠盘打得666,还考了什么级,行长的上进对我也是一个鞭策,让我放弃放弃专业的念头。当然信中内容除此之外,必不可少的要聊一下身边的女孩子。但是我记性特别差,行长谈过几个女朋友或者有没有谈过我都忘得一干二净,我想行长的记性一定也很差/偷笑。行长的文笔是很不错的,信的开头一定写着“XX兄,台鉴”之类的词,偶然还且些优美的小诗。因为信要写得雅,有些粗俗的话题便按下不表,俩人约了假期再聊。同学聚会的时候,家离城关远的几个同学会来我过夜,那几次行长好像都有来,我们几个人挤在一起,好不基情。我也去过行长家一次, 是冬天吗?有点忘了,反正聊得很晚才睡,夜里尿急找不到夜壶历历在目。
有些事烟过无痕,有些事沉淀下来,便是乡愁。本群新规,不得索要红包。但是稿费是例外,我要在群里发这一篇,因为有稿(hong)费(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