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与就业者,还真处在不同的天地!
我曾创业三年,跌倒二次,本计划再创业,但因各种原因,我选择了就业,上班不到两个月,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与变化,简单梳理出来呢,希望给自己三年一个句号,也希望能给创业者与就业者一个变化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团队与工作。
三点认识
团队的积极性是领导给的,也由领导磨灭。肯定有人不认可这个观点,譬如“老板请你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问题的”“老板不是你妈,不需要哄着你”,但事实上,我们需要哄着团队,哄他们开心、给他们打鸡血、给他们赋能。这次角色转变的亲身经历,的确给我带来了这样的认识,可以概括为“给与不给”。
定位赋能,没有定位的员工是不会有价值的。如何发挥一个员工的最大价值,至少要先让他知道自己有多大价值,如果一个员工感受不到他在团队的价值,那他能给团队带来多大价值呢?然而,往往我们在管理上很少给员工明确的定位,员工没有被赋能,也自然没有责任担当,更没有积极主动。
不给干预,指点江山只会削弱员工的责任感。为什么团队讨论事情的激情很高,但干事情的积极性不高呢?因为我们站着说话真的不腰疼,我们指点的“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只会剥夺员工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员工也只会限于我们那并不清晰的思路和不清楚的意思去开展工作,因为这个事情干得好与坏都与员工无关,是我们指导(指使)的,员工不需要也不应该为这个事情负责。
不给指责,做得不好只能是领导没有引导好。我们的干预往往不会有什么理想的结果,面对这个不好的结果,我们更多的是指责“说得这么清楚,你还不明白吗?教你这么多次,你还不会吗?跟我这么多年,你还不懂我吗?”,可大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说的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我们把责任剥夺了,却要责怪团队不负责任;我们听过员工的想法吗,理解过员工的感受吗,思考过他们面临的困惑吗?
三个变化
这变化大概可以用“从自转到公转”来形容,有点夸张,但很切合实际。就业过后,不再需要为企业存亡彻夜难眠,不再需要为工作加班熬夜,不再需要为团队买单,不再需要为争取一个小业务低头哈腰,也不需要为办公室柴米油盐牵挂,自然,那种创业的精气神也逐渐消散殆尽,开始新的人生状态,可以概括为“两减一增”!
承受压力减少,变懒了。没有多方面的压力,生活与工作很轻松。懒得维持原有的商务关系,懒得开拓新的市场,懒得陪甲方烂醉如泥,懒得阿谀奉承拍马屁,不轻松的事情都懒得做了,当然,工作是可以轻松驾驭的。而当前的压力就是提升自己,提升写作、提高眼界、完善思维、加强锻炼等,因为自己还很不完善,所以提升自己成了压力。当然,我想在一个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想着怎么提升自己、怎么进步,应该是值得倡导的,新想法、新理念、新见解是企业的心脏、企业的灵魂,机械化工作的企业就像行尸走肉,冷血的、阴暗的、没有生机!
工作动力减弱,变慢了。虽然物欲不强,但也不至于完全不在意金钱,以前挣一百块,自己有四五十的收入,现在只有四五块,那动力当然减弱了。面对团队与甲方,以前都能把握主动权,可现在,就个小团队里面都有多级领导,更不用说甲方了,没有主动权,我的努力不会得到理想结果,那动力也减弱了。再者,工作任务没有什么挑战,事情本身都比较简单,只是太多人搅和,把动力给削弱了。这也正好给自己一段时间,慢下来,好好专研一些东西、沉淀一下,装逼的说是“韬光养晦”吧!
生活激情增强,变帅了。卸下担子,当然激情四射、热情奔放咯!我换了着装风格,嘻哈的、运动的、汉风的,反正就是不穿正装了;我开始运动,游泳、篮球、器械,希望驱除这几年积累的毒与脂;我重拾落灰三年的台球杆,办了年卡随便打;我开始拟定了读书计划、旅行计划、写作计划,去追逐思想的影踪、自由的灵魂……
三点认识,是我创业时做得不好、做得不够的,在就业后体会深刻,希望给创业者、管理者能有所鉴;三个变化,是就业后的人生状态,更有生活的味道,希望对普通职员一些启示,努力做好自己、过好日子。也不知道三五年后,我还会不会是这个状态、会不会再次创业打拼,但我希望还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对生活、工作都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