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小年到!!就要过年了~~~~
怪不得有的同事已经开始休假“回乡过年”啦呢,真是羡慕嫉妒恨呢!
其实小年具体是哪一天,还是个纠结的事儿。
据说小年夜原本是指大年夜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四只是一个祭灶神的日子;
到了宋代,为了节约时间,把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腊月廿四——嗯,那时候提倡节约!
到了清代,腊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清皇室就把农历十二月廿三过成了小年。
于是小年就有点乱了,北方过腊月廿三日,离朝廷远一点的南方还过腊月廿四日。不过,现在一般的日历上都还是将腊月廿三标注为小年。
小年,与大年相对。
到了年三十,要过大年:这是咱们一年到头最重要、最喜庆、最欢快的节日,如此重要,怎能不精心准备呢?因此在这之前,让咱们先来过个小年,收拾一下!!
没错,小年,可不是让你安安逸逸、舒舒服服地坐着吃吃喝喝的,是提醒你:办年货、做准备了!!
那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呢?别着急,祖先把规矩都已经定好了,据说鲁西南一带流传着一句民谚:
“三祭灶,四扫屋,五剁豆腐,六杀猪,七杀鸡,八打酥,九乒嘎,十捏嘎”。
具体流程就是:
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感
腊月二十四,扫屋——年前要大扫除,从小就看着妈妈前前后后地忙“扫扬尘”;
腊月二十五,剁豆腐;腊月二十六,杀猪;腊月二十七,杀鸡;
腊月二十八,炸酥菜、炸丸子、豆腐、肉拌面等等——最忙不过忙吃的,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腊月二十九,“兵嘎”(剁饺子馅);
腊月三十,“捏嘎”(包饺子)——最隆重的正餐闪亮登场啦
这是北方的习俗惯例,因为要包饺子。
南方有的片区过年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但自农村传下来的风俗:祭灶王、大扫除、杀猪杀鸡、做腊肉、炸丸子也是一样不落的,说起来还是村里儿过年有氛围啊,城里哪里还有灶王祭,又怎么可能杀个猪什么的呢?也就只能逛商场、逛超市、逛菜场、逛京东淘宝——买、买、买吧!
从此开始,家里的年货越办越多、冰箱越来越满,仿佛有吃不完的菜;再把家里家外前前后后,平时收拾到、收拾不到的都捯饬一番,焕然一新;累不累?累!可是这累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无限的期盼,等到过了大年,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坐着过个舒舒服服的年了。
在上海,虽然腊月廿四也会祭灶除尘,但是,上海并没有过“小年”这个说法,而是更重视除夕前一天的“小年夜”。
这个“小年夜”中的“小年”指的不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小年,而仅仅是与“大年夜”意思相对,所以又叫做“小除夕”。这一天家里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用不着的东西赶紧扔掉,因为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扫地的,到了初四方能扫,而且还是从门口朝屋内扫,扫完的垃圾不能倒掉,因为这是“财气入门”哦!
现在,过年的仪式感少了很多。这不小年到了,还没有放假,周日还要补上班呢,哪有时间干那么多的事情呢?
虽然如此,到了小年,大家还是觉得很开心,毕竟就快要过(fang)大年(jia)了,要不出去撮一顿庆祝一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