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曾说:吾会寻觅吾生命灵魂唯一之所系,得之,我之幸也,不得我之命。他也真是为了这个寻找,付出了一生的深情。
在爱情里,我们似乎都在寻寻觅觅。好像世间真的为自己准备好了这样的人,只等我们遇见。
有人嘲讽说,灵魂伴侣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象牙塔。但它确实是我们难以割舍的向往。
为什么他总是不懂我?
就在上周五,小蕾彻底和男友闹翻了,因为当她因为工作而焦虑难受时,对方依然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她越听越生气,最后摔门离开。
小蕾是个设计师,90后。和男友在一起快1年了,刚开始的时候相处很愉快,她觉得这或许就是她的灵魂伴侣,懂她,理解她。
但是最近她感觉两个人的相处矛盾越来越多,感觉对方越来越不懂自己、不在乎自己了。现在男朋友很少主动关心她,而且信息回复的也很慢,这让小蕾觉得失落。当对方不回复自己信息的时候,自己连工作都做不好,心里很不安。
一开始小蕾会忍着,装出不在乎的样子,因为她觉得如果因为这个和男朋友争吵,自己太没面子,太不懂事了。
但她会找其他事情和男朋友发生争执,抱怨自己的不满,而且争吵越来越激烈,男朋友刚开始还会哄她,时间久了,对方越来越觉得小蕾无理取闹。于是小蕾开始觉得,男朋友不再像之前那么爱她了。
她的前两段感情,到最后都是这样。当她感觉对方都不再像之前那么在乎自己,情绪也会越来越失控。她觉得很失望也很伤心,她意识到可能自己也有问题,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无法面对冲突的乖乖女
小蕾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从小对她管得比较多,保护的也很好。父亲严厉,母亲对自己要求也很高。
从小到大,她基本上什么都不用管,每天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从小她在别人眼中就是很懂事的孩子。但是父母很少和自己有情感上的交流,也很少认可自己。
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妈妈的沟通方式就是互相指责,或者每当妈妈唠叨,爸爸就会转身离开。
通常这时,小蕾都会觉得害怕,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假装听不见。父母吵完架,她也不敢出去,每次都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打开房门,看见父母总会觉得很羞愧,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蕾从小就觉得,她与父母之间好像总隔着些什么,父母之间也好像也隔着些什么。
每当父母问她工作怎么样,和男朋友相处怎么样的时候,她总是不耐烦的应付几句,不愿多说。她觉的父母对自己的干涉太多,而不是在关心自己。上大学之后小蕾就很少回家了,也不愿意主动和父母说太多话。
后来在亲密关系中,每当有矛盾,她会把自己的情绪都压下去,因为她不想吵架,她觉得自己应该包容懂事。
但是往往积累到一定程度,双方总会爆发一次大的争吵。和好之后继续忍,然后一段时间后又爆发一次,进入一个让双方关系越来越远的循环,直到最后选择离开。
在之后的咨询中,小蕾发现她与领导的关系也是这样,她换工作就是因为觉得领导越来越不重视自己,所以选择离开。
这些模式与她和父母互动的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包括她最后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生活,她意识到其实也是选择回避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越是亲密的关系,最后会变得越远。
好的关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对外界的应对方式,是我们最习惯的方式,这让我们长大后与身边的人也会有及其相似的互动模式,并且经常是自己不自知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因为是在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所以都很牢固。想要调整自己的模式,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看到自己的感受
我首先让小蕾去体会自己内心的不舒服是什么,让她去关注到自己的情绪。不是压抑自己的不舒服,而是去体会和接受自己那个当下的情绪。
其次,了解对方
当小蕾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慢慢带着她去看看对方在那个当下发生了什么,是怎样的状态。当她看到这些,心里好像放松了许多,她开始能理解到对方了,不再那么生气和怨了。
小蕾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和自以为,其实并不是那个当下的真相,而是她成长经历中形成的一些会框住自己和他人的信念。
这些发现让小蕾很高兴,她意识到周围的人其实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照到的只是她自己,她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个发现让她很想重新认识身边的朋友。
最后一步,尝试沟通
当小蕾了解到自己和对方的状态,便可以尝试与对方去沟通了。如果这个人是你在意的,那回避矛盾或许会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远,当你愿意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和对方沟通。
我们之前的沟通方式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表达真实的自己,也没有照顾到对方的状态,现在我们可以关注到自己,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并且和对方分享这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造出我们向往的亲密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可能刚开始并不会那么顺利,甚至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但是如果这个人是我们在意的,是我们希望可以长期相处的,那或许我们要试着先迈出一步,先去调整自己。
几次咨询以后再也联系不上小蕾,本以为不会再见,没想到最近她通过助理联系到我,说是明年夏天要结婚了。我内心喜悦,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
知己主义观点:
每个人都渴望遇到那个懂得自己的人,他可以和你一起进入生命的真相、疼惜你的独特、理解你的艰难;他与你一同进入和感受欢喜,一同品味苦涩和辛酸,彼此坚定地去相互维护。
但那个人,也许并非命定,而需要我们为此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