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没有天生的好皮囊,那么,也就只有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人了吧。
说起来,我并不是一个热衷阅读的人,从小到大,虽也看过不少名著古籍,更多的,可能是带有某些功利的目的,读大学以前,看过不少名家名篇:诸如“四大名著”、鲁迅、老舍、巴金、冰心、沈从文、郁达夫、史铁生、舒婷、于丹、易中天等等,家里的书柜诚实的证明了这一点,大学之后,这些书基本上就安静地躺在书柜里被我遗弃了,泛黄的书页、卷曲的边角、厚厚的灰尘,仿佛都是它们在无声地呐喊着:主人,快快宠幸我吧!想来,大学以前看的那些书,有的仍旧记忆深刻,有的早已卷入了记忆的漩涡,不知散落于何处,想想也是悲哀。
为了考试拿高分,为了上一所好大学,为了奖学金,为了评职称······,身处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的阅读包裹了太多功利性的目的,为了实现某些短期内目标,我们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咀嚼书本,一旦目标达成,这些书籍便犹如过眼云烟般被我们遗弃,急躁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而导向一种功利的处事准则与行为方式,所以,我们越来越难以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变得容易焦虑,容易愤怒,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意地向身边人宣泄不满与愤懑,这,就是极速的工业化进程下衍生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难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现代文明吗?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吗? 一路驰骋,我们在极速前进的路上,是否遗忘了了最初的坚持?是否丧失了精神家园?是否违背了初心而渐行渐远?我想,这或许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的问题吧~
ps:笔者系武汉某高校硕士研究僧,文科女孩纸一枚,不知不觉间走上了学术的道路,然而,经过学习与摸索,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术之路,或许,我只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产儿,为了学习而学习,虽然成绩尚可,但是内心深处不爱阅读,缺乏思考,思维浅薄,学识浅显。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人丑就要多读书”,虽算不上丑,但也的确姿色一般,所以还是多读书吧,希望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
(扯了一堆有的没的,现在开始,进入正题,敲黑板啦!)
今年五月,就从图书馆借回了李良老师的这本书《入局》,一直因为各种事情搁置一旁,暑假在家闲来无聊翻看了几页,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你一旦陷入了故事情节,就想一口气读完,于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取材来源于当下热门的官场斗争与官商运作,本以为会运用老套的故事剧情,但看到后面,发现此书的精巧之处不在于官商如何运作,而在于一个从农村出来,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大城市摸爬滚打,成为北方省省会平河市大型民营企业——汉兴集团董事长,且入选内地富豪排行榜前100位的民营企业家,楚河,在经历了生意场上的跌宕起伏,尤其是与政府市政工程的合作后,选择放弃原有的财富,转而试图进入官场,竞选平河市副市长,最后以失败告终,看似戏剧的故事背后,却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不少问题:
首先,人们对于权力仍然有着不懈的追求。古话说: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中国人骨子里对于权力就有一种极度的渴求,大多数读书人都有入朝为官,登堂入室,升官发财的理想。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转轨,人们对于物质财富有了更大程度的追求,许多民营企业家、个体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了物质财富的积累,本书的主人公,楚河,正是如此。但是,仅仅拥有物质财富,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俗话说“有钱了就想有权”,何况,拥有权力往往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获得更便利的条件与渠道,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一些企业家开始由商转政,进入官场,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也深刻蕴含着当下政治体制的弊端,权力的使用与管理仍旧缺乏规范,“权力本位”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这也呼应了当下“公务员考试热”这一现象:人们热衷于当官,不外乎是因为这年头,当官总能或多或少获得某些利益,或者某些潜在收益,有利可图,人们对于权力的向往恰恰从反面放映了当下的政治制度的漏洞,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权力处于社会结构分层的核心。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经提出关于社会分层三位一体的理论,即“财富、权力、声望”,马克思也曾提出“经济水平即物质财富决定社会结构”的理论,可见,在工业社会,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经济水平即物质财富积累量对人的社会地位具有决定作用。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呈现出财富逐渐让位于权力的趋势,权力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地位的决定要素,我们管有钱人叫“暴发户”、“土豪”,或多或少带有某些贬义,有钱不一定有社会地位,有钱难买社会地位,我想,这是许多有钱人的心声。
最后,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融合影响,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统治阶级必然也是经济上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由他们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从而一个国家得以完整建立,经济与政治犹如鸟之两翼,形塑着整个社会结构。正是因为经济与政治之间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为官者”与“经商者”在某种程度上互相需要,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官商间一种隐性的暧昧关系:政府需要企业发展生产、拉动经济,企业需要政府支持、政策保障,二者间是一种共生关系。
其实,初看这本小说,个人觉得其中的一些用词、语句以及情节设计都有失妥当,有些情节显得十分突兀,有的故事背景交待不清,但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抛开这些外在的东西,我欣赏的是作者新颖的思路:不同于传统的官商勾结、官场斗争等内容,本书以民营企业家由商转政为线索,描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个人发展的一条新的道路选择,同时,背后也折射出我国现存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有这一点新颖之处,就足以吸引读者。
简书小白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这些咯,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ps:感谢杨同学对我的鞭策与激励,在培养阅读爱好这件事上,或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吧,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通过阅读涤荡心灵,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