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去看花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都能看到一种类似菊花的小花,我以前认为那就是野菊花。之后读过一首高启的诗:“渡水复渡水,看花还是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才知道,这是一年蓬。

在县城的公园,乡野的路旁、田坎边,常常可以看见一年蓬的身影,它们的花朵有着白色的外圈,里头有黄色的花蕊,白花瓣和黄花蕊的组合,看起来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在乡野中格外引人注意。

据说,一年蓬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从破土发芽到凋零枯萎,都是在一年中完成。故此得名。一年中绽放、凋零。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一年蓬看出时光的流逝,仿佛一位活了一辈子的人么?

有人说,一年蓬是“先锋物种”,哪里有荒地,它们就在那里扎根落地,开辟一片天地,开花结果。可见,它们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它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后,一年蓬凭借着先锋的精神,迅速在中国各地开放。那些在乡野中远远望去的小百花,在那个下雨的端午,被我摘了些带回城,插在装好水的蓝色玻璃杯中,静静欣赏。

野花无人采摘,而我倍是爱惜我和它们之间的缘分。在小河边,我看见了它们的身影;在路旁,我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声音;在一处荒芜之处,我亦见到了它们的身影。

是了,先锋物种”,当之无愧。

《卫风.伯兮》提到了两种植物,首先提到的便是一年蓬,“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我仿佛听见了妻子对出征远方丈夫的思念,那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肺腑。日夜思君,首如飞蓬。


《卫风. 伯兮》提到的第二种植物,便是萱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在端午时节,还有一种花格外耀眼。那就是忘忧草,也叫萱草。萱草的花朵很大,呈现橘黄色,也像橙红色,非常艳丽,看了让人好生欢喜。堂妹的门前种了好多萱草,长得高大起来,一株一株的萱草看上去很有精神,有大约一米高左右。我采摘了三朵,都很大,有的花骨朵还未完全开放,有的已经长得像一个小喇叭了。远远望去,很像南瓜花。

据记载,萱草是历史名花,后来有被用来指代母亲,是中国的母亲哈。现在五六月,正是江南萱草的盛花期。方伟有一首《萱草吟》:“六角初开映筚门, 深秋时节似春温。浪游万里家何在, 每对萱花忆母恩。”我似乎看见古时候的母亲在孩子要远行时,特意先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看着这些花,就能减少对孩子的思念,忘却忧伤。所以萱草也叫忘忧草。

孟郊的《游子诗》写到,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是写的萱草,由此,门前的萱草,让我觉得更是充满了一种浓浓的相思了。

端午节,在外地的亲人偶尔也会回来过节。这端午节的花和节日配合在一起,真是完美地诠释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呵。

端午节的花,细细欣赏起来,更觉意味悠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