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我的白日梦少年》
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建造了一个“和谐、美丽”并且看似有条不紊全然没有矛盾的理想社会。可是,作为人类本身,当繁衍也要倚靠流水线式的制度管理、生产,当人生不再有期待,定制的幸福不再是独享的幸运,而是普世的快乐,这个社会可怕吗?可怕。
每个人就像这个社会机器的零件,供应其正常运转。然而,这样的世界却又承载了太多普通人的向往,大抵如此,“美丽新世界”才成了我们却而忘步的“乌托邦”。
对于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言,它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不合理之处,这样一个理应被人向往的“美丽新世界”,成了局外人最大的笑话。
1、作者阿道司·赫胥黎
“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这便是赫胥黎家族的传世名言。从生物学、人类学到工程学、物理学,从文学、商业、艺术、外交、教育再到国际事务等领域,在现代,可谓标准的“斜杠家族”。出生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赫胥黎从小便生活在浓厚的科学研究环境里,受最先进的科学思想氤氲,他对于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前沿理解更是可见一斑。
家庭背景使得赫胥黎与当时的普通作家本就不可同日而语,他险些失明的经历使他对写作更是不遗余力。17岁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说,20岁就开始一丝不苟的严肃文学创作。最终以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作品闻名于世,通过大量的文字见解,他充当了当时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暨批评家。在对心理学、哲学以及神秘主义热衷下,1932年,催生了赫胥黎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即我们现今所要探讨的主角——《美丽新世界》。
2.作品创作背景
似乎凡是伟大的作品,背后都藏着一个普通人伟大的人生。少时就读于英国最著名、排名前十的贵族中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有过最纯粹的梦想,却因为视力障碍走上了文学道路,哪怕近乎视力全失,也通过学习盲文坚持写作,这些“必然”和偶然成就了赫胥黎平凡而伟岸的一生。
其实相对于《美丽新世界》而言,赫胥黎之前的创作都是更倾向于现实主义的社会讽刺小说。眼光是及其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同元素的碰撞往往能触发意想不到的惊艳。譬如科技前沿进步和社会矛盾,两者之间可能出现的交互关系,催生了这部:《美丽新世界》,甚至比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要早二十年。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会死于奥威尔和赫胥黎谁的预言?将预言结合现状,问题的答案就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了。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随时代着时代漂移往往被放在一起定义为:“反乌托邦三部曲”。那什么又是“反乌托邦”?
“正反乌托邦二者,你中暗含我,我中暗含你。”顾名思义,乌托邦的反面。
我们在形容美好的愿望时总乐于提及,官方解释可称作“不存在的好地方”。乌托邦在人们的认知里寄托的便是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剧变,参照现今社会的人工智能,人们的危机意识逐渐上升,而一些知识分子首当其冲开始探讨关于社会和科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反乌托邦小说可谓应运而生,由此衍生了不少对于人类自身的“警告”。《美丽新世界》则作为最震惊世人的“预言”之一现身历史舞台。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理解为“反乌托邦”就是“不存在的坏地方”,结合小说,也就是通过虚构一个“美丽”的世界,给予故事里的人物最大程度的幸福,却又对于现世的人们留有最大的余地。
于自我,我们总存有最大程度的幻想,有关幸福的一切。然而当我们看着别人的“幸福”,我们就仿佛受了莫大的伤害一般去批判、去恐惧。在非人的反乌托邦社会里极权主义横行,科技发展达到了危及人类主权的水平,人类的未来脱离了正常的轨迹。
如果说乌托邦承载着每个人内心最真切的希望和美好,那反乌托邦绝对反其道而行之环绕着人与社会最深处的隐患,弥漫着全部的灾难与担忧。
“还不存在的坏地方”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存在。或许是在将来最寻常的某一天清晨,我们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毫无准备,那么,《美丽新世界》则是这一场猝不及防的变革发生前最切实的警笛,哪怕它只是作为一本文学作品存在于我们的漫不经心里。
3.内容概述
《美丽新世界》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讲述了2532年的人类社会。作者捏造了一个我们理想的“文明社会”。当然,除此之外还设有“蛮族保留区”,所谓的野蛮,也就是我们如今的正常社会。
主人公伯纳和其性伴侣列宁娜在去保留区游览途中遇到了“文明人”胎生诞下的约翰以及他的母亲琳达,当“文明”和“野蛮”对决,总有故事,总有对与错的争论。矛盾也因此展开。
琳达曾经也是新世界的居民,却因为在游览时不慎跌下山崖而与同伴失去了联系,因此不得不选择留在当地,并不得不接受“野蛮区”的文明,出于不能堕胎的规定又生下了约翰。
伯纳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回归之后不久就因服用过量的唆麻(新世界里合法的兴奋剂)而死,约翰没法接受新世界的“理所当然”,随之也由崇拜转为厌恶,在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作品主要刻画了一个全然“秩序化”的“整齐划一”的社会。物质生活异常充盈,科学技术更是呈现巅峰式的发展,人们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可怕的是,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制约,而是我们常人穿衣吃饭之属的自然规律,生而为人,人人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统一的,就像流水线上的每个岗位那般明确。
与现世的社会不同的是,新世界里没有矛盾没有争夺甚至没有反抗的欲望,人人都觉得自己很幸福,顺理成章得就像天然界,每一个角色都由“天”设定,猫作猫,狗作狗,互不耽误,互为理解各自的幸福。
衣食无忧、娱乐活动也应有尽有、没有任何情感的牵绊,甚至不用担心病痛,无须恐惧死亡和衰老,哪怕任何情绪作祟,一片药丸就轻松解决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机械文明”社会,对于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也就没什么所谓了。人与人之间没有切实的真正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甚至没有逐渐暗淡的机会,消逝总在一瞬间,而消逝的方式,却是灰飞烟灭。
文 啼眼 图 网络
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