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在甘泉河作业区B5010井成功完成千米级裸眼段套管错断修复工艺试验,以1008.22米的作业深度创造了新疆油田大修取换套新纪录。
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套管变形、破损及错断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油田稳产开发。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新疆油田深层套损修复的技术空白,更将油田大修取换套作业能力提升至“千米级”新高度。
01 技术瓶颈:老井修复遭遇多重挑战
B5010井位于北83井区,是一口开发了20余年的老井。该井油层套管在1008.22米深处发生错断,存在裸眼段井壁坍塌风险高、套铣作业难度大、深层对扣精度要求严苛等技术瓶颈。
此类深层取换套修复工艺此前在新疆油田尚属技术禁区。
裸眼段井壁稳定性差,容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导致修井失败。
套铣作业难度极大,需要对泥浆性能参数精确控制,如密度、粘度、切力、失水、润滑性等。深层对扣精度要求极高,在千米深处进行套管对接如同“穿针引线”,需要极高的技术精度。
02 技术攻关:多方协作突破禁区
面对技术挑战,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部统筹推进技术攻关,组织准东采油厂生产技术部、勘探开发研究所开展多轮次技术论证和安全评估,对施工方案进行全方位推演。
施工过程中,准东采油厂构建了“工序节点化管控”体系。生产技术部全程统筹协调,勘探开发研究所专项组攻克了错断点同心度控制、裸眼套铣防卡钻、深层精准对扣等关键技术难题。
修井专家实施重点工序驻井指导,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经过32天的连续奋战,最终圆满完成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修复工程。
取换套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套铣、倒扣打捞等相应的配套措施,将油水井中已经严重损坏的油层套管取出,然后下人新油层套管对接,达到修复套管的目的。
03 战略意义:老井资源重获新生
此次千米级裸眼段取换套技术的成功应用,对盘活老井资源、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套损井问题日益突出,能够修复这些故障井意味着可以释放巨大的存量资源潜力。
该技术的突破为同类套损井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新疆油田拥有大量开发时间较长的老井,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这些老井的修复提供了技术可能。
老井修复相比钻新井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能够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为新疆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技术动能,也为我国其他油田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在B5010井的成功作业打破了取换套深度纪录。
32天的攻坚克难,1008.22米的作业深度,以及攻克的多项技术难题,为老油田稳产开发提供了新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