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1.抛出问题:通过举例说明一些逻辑出错的场景
2.分析原因:逻辑错在什么地方
3.解决办法:如何分辨和避免逻辑错误
1.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场景
生活中的聊天,工作中的开会,学习中的写作,我们常常会发现聊天被偷换概念、开会没有中心、写作主题不明确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等等一些问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有意思的例子:
(1)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嘻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
(2)有一天,某城市一家餐馆前挂了一个“明天吃饭不要钱”的牌子。第二天刚开始营业,就顾客盈门。可顾客一吃完饭,老板就要钱。人们问他:“牌子上不是写着‘明天吃饭不要钱’吗?”老板答道:“是啊,明天不要钱,今天要钱。”第三天,第四天,老板照收不误。
(3)某报纸曾登载短文,题为《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文中说的是:尼泊尔60%以上的男人抽烟,30%以上的女人抽烟,因此,尼泊尔是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4)【例题】科学家们认为,梦是大脑中主管人体各种功能的各个中心点联合作用的结果。人在睡眠时其部分脑细胞仍然在活动着,这就是梦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成果证实,做梦不仅不会影响人的睡眠和健康,而且还是保护大脑健康所必需的生理活动之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述结论?
A.根据问卷分析,长期不做梦的人比经常做梦者所需的睡眠时间更长,在休息后有一半人仍会感到疲倦
B.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睡眠者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将其阻断,结果发现被试者的血压和体温明显增高
C.研究中,梦境被打扰的被试者在醒来后显得焦虑不安,容易紧张,并出现记忆的短期障碍
D.调查显示,能完整讲述梦境 的被试者相比遗忘梦境者,在工作中更能快速集中注意力,从而工作效率更高
2.问题出在哪里?
从上述的四个例子,你可能会觉得他们的逻辑很有意思,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逻辑是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是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
什么是逻辑的同一律?
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引用百度百科)
违反逻辑的同一律分哪几种呢?
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我们在回过头看看前面的几个例子:
(1)第一个例子中,小伙子说话时故意把“硬座”变换成“硬坐”,这在逻辑上就叫偷换概念。
(2)第二个例子中,老板故意混淆概念招揽生意。
(3)第三个例子中,“世界上抽烟人数最多的国家”转成了“世界上抽烟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
(4)第四个例子中,如果你选B或者C的话,恭喜你被带跑偏了,B项和C项研究的是做梦过程中受打扰后,被试者出现的情况,这种题目偷换论题,如果你稍不小心,就会被带进坑里。而D项对比的是能完整讲述梦境的人和不能完整讲述梦境的人的情况,这些都跟做梦是否有损睡眠质量和大脑健康没有关系,属无关选项。BCD均偏离题干话题,故正确答案为A。
看了上面的例子,不知道你有没有中招,然后被带进了坑里~
3.如何避免类似的逻辑错误呢?
既然我们知道了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我们又该如何识别,然后避免类似的错误呢?
在讨论如何避免错误之前,我们先说说不犯错误的好处:沟通效率更高,文章主题鲜明,会议更能围绕中心进行!但是也有诡辩家是可以故意使用逻辑错误证明自己,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也是利用了错误的逻辑,学会分辨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
下面是我的一些见解,仅供参考~
1. 学习逻辑思维中的基本定律
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会刻意去学习逻辑的基本定律;常常发现问题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主动学习理解掌握这些基本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对逻辑思考有新的认识。
2.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型
建立了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具体思维模型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使其成为体系,打下逻辑基础。
3.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意识的对别人的话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实战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这偏文章是笔者学习逻辑思维的总结,有任何问题和不足之处,欢迎指证,共同探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