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后的收获

起因:

昨天晚饭期间,孩子抢先生眼镜,先生劝说无果,十分生气,并用筷子打了孩子。

领悟:

1、

前些天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书中第三章讲的是“代替惩罚的方法”,当时觉得空泛,既没有醍醐灌顶的领悟,也没有依葫芦画瓢的冲动。因为我们没有惩罚过孩子,更准确来说,是我认为我们没有惩罚过孩子。

可就在昨天,先生惩罚孩子了。孩子当时无助、不知所措以及最后的反抗,依然历历在目。那时,我似乎才彻底相信惩罚是无效的。

这好比,小时候,一直有人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你能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是以当时的年龄和阅历,你很难有切身感受。而当你回首过往,甚至有所悔悟时,才能够真正领会这句诗。

我想,这便是经历的意义所在,唯有经历过,才能懂得。

2、

事后我反省,既然刚学过,为何不能在先生惩罚孩子前找到代替惩罚的办法呢?甚至连想办法的念头也不曾有过。我试图立刻回忆书中的建议,可只能想到两条,而书上分明有七条建议。

我想,这或许也是很多人说看了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吧。

因为我当时只是看书,知道了这些技能,但也仅限于此,而没有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

我立刻重新翻书,查看那七项建议,并以今晚的事情对号入座,依据每条建议梳理思路,并将想到的解决办法记录下来,完成了这项技能与实际问题的联结。

我想,以后再会遇到此类问题,我应当能够在脑子迅速搜索今天记录的内容,并作参照及处理,作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4、

再坏的事情,也会有积极的一面,谁说不是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去孝顺时父母却不在了,想去表达关系时,而关系却不存在了,能爱时一定要爱,在关系存续期间,给自己机...
    423429d90f38阅读 127评论 0 0
  • 一幅好画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其气脉必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
    半樵阅读 350评论 4 9
  • 早上,他先醒了,倚在床头躺着不知想些什么,可能又只是在发呆吧。她昨晚奋战到12点,还迷迷糊糊。可就那么随意的一翻身...
    博玉的小怪兽阅读 2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