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现对世俗生活、尘世人情的眷恋与热爱。
苏子尝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几句话,恰当的形容了这个元气淋漓、亦庄亦谐、丰沛敦厚、胸怀旷达的词人。苏轼突破了词狭隘的男女艳情,将之扩大至人间真情。
(1)对亡妻的哀悼和思念。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中,词人对亡妻王弗的思念感人至深。他设想即使两个人有机会相逢,妻子也会认不出自己,因为自己满面沧桑,两鬓斑白。他梦到妻子坐在窗前,梳理秀发,这一切似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真幻交织,催人泪下。
(2)对手足的关心和牵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是苏子在中秋之夜思念弟弟苏辙的一首词。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在中秋月圆之时。人生有欢聚,必然有离别。自古以来谁也无法周全。于是词人将思念化为真诚的祝福,祝福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春秋月色,表现了人间真情,人性美好的态度。
(3)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送述古)词人送别朋友后回首远望,希望能够像临平山上亭亭站立的高塔,目送朋友渐行渐远,晚归清风,枕上初寒,残灯斜照,秋雨淅淅,无不表达出此人因思念友人而辗转反侧,泪眼朦胧的凄清画面。
(4)师长的尊重和爱戴。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更是在人格,品行上对苏子都有深远的影响。词中借颖水的幽咽悲切渲染对恩师的沉痛悼念,在时光的流逝中和自然的永恒中,表达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和对恩师的深切哀思。